为评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志愿服务中的满足程度,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倾向,提高他们对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山东大学(威海)“研精覃思,同心同行”社会实践团队对滕州市第五中学的谢磊进行了访谈,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心理趋向对于志愿服务的影响。
访谈伊始,谢磊介绍了滕州市第五中学与多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长期合作经历。学校通过志愿者管理部门与高校对接,明确合作意向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和志愿者专业特长共同策划组织活动,包括学习辅导、心理辅导、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环保宣传、社区服务等。紧接着,谢磊对大学生志愿者在中学的志愿服务行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大学生志愿者热情、尽责,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帮助和指导,学生们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和经验。随后,他指出志愿服务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谢磊指出大学生志愿者在性格和心理趋向方面存在差异, 对于不同性格特征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工作中面临的挑战,谢磊认为选拔合适的志愿者参与特定类型的志愿服务工作时,学校应考虑志愿者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根据志愿服务工作的性质和需求进行匹配分析,结合志愿者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拔。
本次访谈关注大学生心理趋向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旨在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在志愿服务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7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