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苏州大学海底小纵队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对大运河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共同组织研学探讨了大运河的历史以及现代意义,并为大运河的宣传科普做出了贡献,明确了未来保护发展的新目标。
大运河发展历史悠久,想要透彻理解大运河的重要性就离不开讨论其在文化传承上发挥的关键作用。实践小队首先来到了博物馆的一号展厅,主题为“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在这里详细了解了大运河的发展历程。
大运河起源于春秋时期,经过历代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命脉,并经历了从隋唐时期的繁荣到明清时期的持续发展,这一历程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更在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中承担了关键性角色。可以说,正因为扬州大运河承载了千年的责任,才带动促进了国家的兴旺发展,没有大运河的屹立,便没有今日繁华的扬州城。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扬州大运河不仅对中国的历史进步起到重要作用,更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抹耀眼夺目的光彩。
除了政治意义、文化价值,实践小队也认识到了大运河的重要经济地位,在查阅相关资料后,也对大运河所处的地理方位、战略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运河连接了中国南北主要的经济区域,包括京杭大运河和江浙沿海地区。通过大运河,商品可以便捷地从南方的产地运往北方的市场,或从北方的产地运往南方的市场,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许多重要的贸易城市也由此诞生。扬州大运河带动了传统农耕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二者相互融合促进,既弥补了封闭小农的不足之处,又避免了海洋经济的不稳定性,更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坚实基础,仿佛一根连接南北的纽带,打通贯穿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隔阂屏障,突破桎梏,让经济交流程度再上一个台阶,将全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
图1为实践小队参观博物馆 团队成员郭籽瑶供图
有意思的是,扬州大运河千年的发展正应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古话,为周边的社会风俗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大运河周边地理环境的考察以及对游客、本地人的采访了解,收集了许多关于当地风俗的有趣信息。例如春汛前,渔家会举行“满载”,船上扯起白脚旗,船老大穿长袍、马褂,上香参拜“龙王”,祈求满载而归。渔家捕获甚丰时,会用篙杆挑起一件衣服竖在船头表示有鱼要卖。大运河沿线居民对于龙王等神祇有着浓厚的信仰,通过修建庙宇、举办祭祀活动等方式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庙会上的表演、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都体现了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大运河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为小队成员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团队成员郭籽瑶供图
大运河作为历史标记和文化遗产,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闪耀出其璀璨的光辉,对沿途周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了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激发了他们对运河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也正是这次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之旅,让我们实践小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运河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此,它不再是历史课本上冰冷的方块字,而是跳脱出纸张,被赋予了一个极其鲜活的生命形象,与我们每个人同呼吸、共命运。唯有与大运河站在同一历史视角,回首它走过的千年风雨、日夜霜雪,了解如何保存、保护、发展好这一文化瑰宝,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为扬州大运河的持续性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不竭动力。
图3为在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合照 团队成员郭籽瑶供图
团队名称:苏州大学海底小纵队暑期实践团队
团队联系人:郑希盈
团队联系方式:18862170629
撰稿人:龚子涵
供图者:郭籽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8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