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踏红迹·家朋行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余先睿

于盛夏炽热与希望交辉之时,我与“红韵探遗艺,织梦溯家朋”合肥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工程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其他8位成员一起以青春之名,不顾烈日当空,共同绘就一抹绚烂红色华章。当我们团队确认以“寻访红色皖南”为主题进行专项实践活动后,便集中讨论确定了在绩溪县家朋乡为期5天所要开展的调研活动。

初识许家朋烈士还是在红色实践活动策划书上,对家朋乡相关知识情况的查询中才了解到这位“黄继光”式的英雄,不由得让我感到汗颜与羞愧。但正是通过资料愈是了解这位烈士的事迹与精神,心情愈是难以平复,让我渴望去寻访他的家乡,对他的精神与品质进行学习与弘扬。

为了能够深刻地了解许家朋烈士以及家朋乡的红色文化,7月12 日,我与团队满怀热忱踏上了前往宣城市规划馆的道路,展开了一场富有意义且内容充实的参观学习活动,为我前往家朋乡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讲解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资料,将新四军在长三角地区的英勇斗争历程娓娓道来。从安徽篇的烽火岁月,到江苏篇的英勇抗敌;从浙江篇的坚韧不拔,到上海篇的壮丽篇章,每一个章节都饱含着革命先烈们的热血与牺牲,让我饱受震撼。

随后,我与团队成员一同观看了主题影片,并自行参观,我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了宣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追溯了宣城珍贵的红色记忆,每一处都让我流连忘返、感慨万千。

恰如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参观宣城市规划馆,不仅我们每个人深入了解了新四军在长三角地区的光辉足迹和宣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我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的种子,同时让我更加期待在家朋乡的调研活动。

初至家朋。7月15日,晨曦初破黎明的帷幕,我怀揣着满腔热忱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家朋乡的征途。乡委书记热情接待我们的到来,家朋乡更是以其群山环抱,碧水穿峡的旖旎风光迎接了这群远道而来的学子。

鼓韵青春,梦启非遗。在寻访家朋乡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朋乡有着许多古老的非遗艺术,抱着了解与推广的目的,实践初始便前往学习家朋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磡头老鼓。在此前对家朋乡的网上调研过程中,看完磡头老鼓的演奏视频,鼓声铿锵有力、节奏激昂,顿时让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迈过岁月的门槛,许氏祠堂之内,史书卷帙浩繁,墨香缭绕。随着一声激昂的鼓音划破宁静,磡头老鼓“盛宴”正式启幕。表演者们手执鼓槌,在鼓面上挥洒自如,随着鼓声高亢而激昂,汗珠也顺着额头滑落,承载着打鼓人的不懈努力与投入,使汗水与鼓声相交织。演出谢幕后,我有机会可以亲自感受老鼓这一古老艺术的韵味,在表演者们的耐心指导下,尝试起了它的演奏。刚开始,我的动作生涩,但正是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迅速拉近了我与这些鼓手之间的距离。

磡头老鼓作为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汗水,但磡头老鼓技艺传承目前面临着青年传承力量不足的困境,传承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并以新兴传媒平台为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门艺术,让老鼓在新时代焕发出盎然的生命力。

此番探访不仅让我们团队领略到了磡头老鼓的独特魅力与震撼人心的表演场面,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期待未来将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浪潮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红色家朋,英魂育人。次日,我跟随团队开展本次实践活动的重心,即对家朋乡红色文化的调查与探访。从绩溪烈士陵园和尚村党史馆这两个地点中,探寻革命历史的深刻内涵。迎着晨光展开这场历史之旅,陵园内,松柏苍翠,清风徐来,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走进绩溪烈士陵园陈列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仿佛将历史的光影展现在眼前。在这片被硝烟染红的土地上,革命先烈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忠实记录,更是对后人无尽的启迪与鞭策。在陈列馆的深处,一串串名字熠熠生辉,那是绩溪大地上涌现出的杰出烈士们。这些烈士大多在青春年华就英勇牺牲,他们牺牲时的年龄与我们相仿,却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其中,抗美援朝烈士许家朋的事迹尤为引人注目。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和平的坚固长城,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参观完这里之后,我真正了解到了许家朋烈士的事迹和其光芒万丈的精神。

来到烈士英名墙和烈士墓,这里镌刻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名,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从革命先烈许家朋到时代楷模李夏,他们的英勇和奉献精神令人动容,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如同不灭的灯塔,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接着,我跟随团队参观许家朋烈士纪念碑。碑文“英雄许家朋永垂不朽”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许家朋烈士是绩溪人民的骄傲,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驻足凝视,心中充满了对英烈的无限敬仰和哀思。

下午阳光洒满大地,即使烈日炎炎,也阻挡不住我们探访红色文化的渴望,踏上前往尚村的旅程。尚村,这个被红色文化深深浸润的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一进入尚村,映入眼帘的是四处悬挂的红色文化宣传标语,彰显着尚村深厚的红色历史氛围。

在党史馆内,我聆听了讲解员对馆内收藏的红色故事的详细介绍。这些故事均由当地村委搜集整理,包含了尚村人民在革命斗争时期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年仅十九岁就牺牲的周邦林,有掩护首长脱险的妇女村民王菊凤,有身残志坚的游击战士方灶福,有抗美援朝二等功荣获者章周义,还有无数英勇的战士,他们的名字或许未能一一铭记,但他们的功绩与牺牲同样璀璨夺目,值得后人永远的缅怀与敬仰。这些英雄故事承载着尚村的历史记忆,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

此次红色实践活动犹如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不仅让我深深感受到历史那沉甸甸的厚重感,更如同一盏明灯,激励着后人传承英烈精神,砥砺前行,奋发图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那些英勇无畏的先烈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铺就了如今的和平与安宁。人们将永远怀着对先烈的崇敬之心,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灯火载情,跃然纸“尚”。除了磡头老鼓,家朋乡还有一项非遗技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那就是——飏灯。我们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飏灯制作手艺人。飏灯,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以其精湛的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绩溪乡家朋乡的一张名片。其制作工艺繁复,放飞升空技巧独特,它不仅是当地人祈福的载体,更是乡里乡亲协作沟通、交流情感的纽带。对于飏灯技艺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深刻领悟到当今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也有能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积极投身于思考,探索飏灯技艺未来发展之策,在我看来首要在于加强宣传与教育,与学校合作开展美育宣讲,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体悟其文化内涵,也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影响力,推介与传承优秀的非遗文化。

支教启航,传承文化。7月17日上午,在政府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我们积极组织在家朋乡人民政府为当地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此次支教活动旨在通过弘扬红色精神、传承非遗文化,为孩子们的心灵播撒知识与梦想的种子,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首先开始了主题为“弘扬红色精神,续写家朋荣光”的第一堂课,带领孩子们走进了革命历史的长河。教室里,孩子们的目光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我们化身历史故事的讲述者。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多重考虑,如何才能将我们的英雄转述好,将他的精神传播好。所以课程内容包括了许家朋的英雄事迹及革命精神、家朋乡的丰富红色文化,并且深入讲述家朋乡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也清晰地明确了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应当承担的神圣使命,鼓励小朋友们要将这份宝贵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崇高的精神内涵。从烈士的英勇抗敌到其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每一个细节都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

为了让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精心安排了教孩子们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环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激昂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歌声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爱国情怀和战斗意志。这一刻,教室里回荡的不仅是歌声,更是对红色精神深切的敬仰与传承,每一音符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

随后的第二堂课,揭开了家朋乡非遗文化瑰宝——飏灯。飏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探寻,从而感受到这门艺术的博大精深。通过讲解小飏灯的制作方式,透过细致入微的说明和示范,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手工艺术的奇妙乐园,并且为学生准备了提前制作好的飏灯,为教学增添了亲身体验的乐趣。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无限遐想与探索欲,为传承与创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小朋友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更为他们播下了红色精神和非遗文化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传承红色精神、弘扬非遗文化这份责任和使命需要被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红色精神和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采访交谈,共绘新篇。随后几日,我们走访村落,积极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热情交流,全面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尤其是对红色和非遗方面的认知与传承现状。队员们穿梭于村间小道,耐心询问、认真记录,从而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根据近期实际调研结果,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精心梳理并设计出若干关键问题,同时我们也有幸得到了与家朋乡书记深入交流的机会。在与书记的交谈中,现场气氛和谐,大家相谈甚欢,为实践团队答疑解惑,就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利用、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治理等几个重要方面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为表达对乡政府的衷心感谢,我与团队赠予了一面锦旗,锦旗上“红色传承铭党恩,实践访寻谢乡情”的字样熠熠生辉。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感激之情,更象征着乡政府与实践团队在推动乡村发展、传承红色与非遗文化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深厚情谊。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回望此次活动不仅让我深入了解家朋乡的真实情况,还看到家朋乡政府利用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方式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我也相信在乡政府的支持和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当地红色和非遗的保护与发展,以及改善居民生活状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思路,家朋乡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1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为老年性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进行性发展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失语、失用、…… 痴心不渝实践队 烟台大学药学院查看全文 >>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可以这样做。

凡是60岁以上的人,都属于危险人群,这是一个基本的条件,然后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一下几种情况的人要进行早期的筛查:一、有过脑梗史;二、有心脏病的情况存在;三、有长期的动脉硬化…… 痴心不渝实践队 烟台大学药学院查看全文 >>

几大症状识别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该病对患者的影响很大。患者的健忘情况会加重,会出现轻微的精神错乱,这些可能是你注意到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所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这种疾病…… 痴心不渝实践队 烟台大学药学院查看全文 >>

“阿尔茨海默病”的由来

德国精神神经病学家阿尔茨海默(AloisAlzheimer,1864~1915),常用汉文音译名称为阿兹海默。阿尔茨海默病的原文全称为Alzheimer-KranKheit(常用汉文译名还有阿兹海默氏痴呆症、阿兹海默氏失智症、阿…… 痴心不渝实践队 烟台大学药学院查看全文 >>

面对面 看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与院长面谈后,跟随着院长的步伐,痴心不渝实践队队员们见到了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爷爷奶奶们。“真的很不忍心,尤其是身为一名药学学子,知道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无法治愈的情况下,看到他…… 痴心不渝实践队 烟台大学药学院查看全文 >>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

阿尔茨海默症目前无法治愈,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两类: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甲,是现今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的一线药物;美金刚是另一类对中、…… 痴心不渝实践队 烟台大学药学院查看全文 >>

发布线上问卷 理论照亮实践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社会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视程度,7月15日痴心不渝实践队队长就按照会议安排将任务分发给队伍各人,有序的开展了线上线下问卷发放活动,问卷面向社会各年龄段,各阶…… 痴心不渝实践队 烟台大学药学院查看全文 >>

阿尔茨海默病可预防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到社会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视程度,7月15日痴心不渝实践队队长就按照会议安排将任务分发给队伍各人,有序的开展了线上线下问卷发放活动,问卷面向社会各年龄段,各阶…… 痴心不渝实践队 烟台大学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回访母校传薪火,西农精神助梦行

为积极响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母校实践活动的号召,激发更多青年学子知农爱农的情怀,助力学校招生宣传工作,助力…

曲园学子三下乡:情牵田家探振兴,志助乡村展新颜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为深入了解基层发展现状,探寻乡村发展新模式,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安徽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走近岭南饮食文化

2025年1月17日星期六,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人行文化传承团队来到广东省广州市北京路,旨在深入体验并了解岭南地…

曲园学子三下乡:多元服务爱满社区

“寒流席卷入深冬,社区暖意万民胸。”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在家乡开展多…

山海相连共育稚苗 一纸剪出两地温情

“姐姐,你们会在这里待几天啊?七天就走了吗?”支教过程中,隔壁桌一个小女孩突如其来的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

最新发布

红色文化实践
摘要一、实践背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建党百年,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以“党史学习实践-献礼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暑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
初识双塘,感受乡村之美
初到这里,我感受到了独属于双塘村的风土人情。不同于吉首市区的喧嚣与繁华,这里有宁静的田野、蜿蜒的小溪和高低起伏的地势造就成错落有致的房屋。刚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孩子们纯朴的笑容,他们热情又有些…
须知少年凌云志 曾许人间第一流!
自己总以为能抱住时间,现在才发现,就连时间的尾巴也不曾拽到过,一晃眼,忙碌却充实的“三下乡”生活就结束了。流光容易把人抛,渐渐的,这为期一周的下乡生活最终也成为了回忆中那一帧帧清晰、深刻的画面…
青年“三下乡”,奉献新时代
忆苦思甜,青年三下乡,青春在此刻变得更有意义。在2024年暑假,我有幸通过了院里层层选拔,成为此次吉首大学“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暑期三下乡“灯塔”志愿服务团的一员,在征途开始前,我便清楚地明白三下…
南信院第三次青马工程授课体会
一、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青马工程的授课中,我了解到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所强调的,国家安全涵盖了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多个方面,是保障国家持续安…
南信院学生参与第二次青马工程授课感悟
一、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新时代的十年间,中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包括实现小康、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民生福祉的提升以及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加强。这些成就为青年一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
江苏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为了深入学习和传承大别山红色精神,我们开展了“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大别山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大别山,这片英雄的土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长达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区的共产党人…
南信院青马工程第一次授课感悟
一、新时代的挑战与青年的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挑战。西方的价值观、文化渗透以及网络空间的舆论斗争,都对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认清这些挑战…
南北油域守护实践队:西南油气田实地考察
2024年7月20日,我们实践队成员们来到西南油气井进行实地探访学习。在井场内,我们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油水及杂质分离和运输装置等,并了解了井场工作人员是如何保障井场作业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从介…
南北油域守护实践队:下乡调查
2024年7月26日,我开始了一项关于居民对石油安全了解程度的走访调查。我首先来到了社区的公园,这里有许多居民正在晨练或休闲。我礼貌地向一位奶奶打了招呼,并说明了我的来意。奶奶很热情,耐心地听我讲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