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暑假,我有幸成为了“茵茵绿芽·国学风华”志愿团队的一员,并担任苏州吴江片区的主讲。两节课主要讲解了爱国诗《示儿》与体验制作非遗漆扇。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陆游的绝笔《示儿》表达了深切的爱国热情和对统一国家的志愿。在课堂上,当我与小朋友们探讨这首诗时,他们的眼中流露出的惊讶与好奇,让我意识到正是对这份情感的教育,可以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怀。作为志愿者,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情感的引导者。
(图为潘语涵同学在课上提问小朋友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钱诗雨 摄)
其次,互动式教学法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而是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分组朗读全诗,讨论诗人的心境,甚至创作出写给陆游的家书。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爱国之情的力量。
再者,作为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我自己也在不断反思和成长。教学和传承不仅是一个向他人传递知识与情感的过程,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示儿》时,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爱国观念和价值观。这种双向的互动,让我意识到爱国并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每一个人都应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的实际行动。在今天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将这种情感付诸于行动,以身作则,引导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非遗漆扇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拥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出现在春晚舞台的它,获得了更多人的了解。每一个漆扇都是孤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自己挑选漆色,融合多种入水方式,最后收获了满意的成果,我的内心也很欣慰。教室里传来的欢声笑语,不仅是孩子们对于漆扇制作的热爱,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珍视。此时,我意识到,非遗的传承不仅依赖于那些学者和艺术家,更依赖于每一代年轻人的热情与参与。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热情,才让我们的文化得以永续延续。
(图为潘语涵同学与举着自己做的漆扇的小朋友们的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钱诗雨 摄)
最后,这次志愿者教学经历让作为师范生的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在课堂上,我看到孩子们闪烁的眼神和认真思考的表情,无疑是对我最大的回报。我们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为未来播下爱国的种子,以文化自信执笔未来。(通讯员 潘语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2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