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二十大报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伟大号召,2024年8月10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实践小队开展了主题为“青春热血促振兴,农情调研助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四名队员来到安徽省界首市舒庄镇大鲁村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洞察农业生产现状,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为坚守国家粮食安全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实践地介绍
大鲁村是安徽省界首市“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舒庄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沿泉河,南邻泉河,东邻杨粉闫沿村,北邻杨粉舒庄村,西邻胡杨公路。大鲁村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导致部分农户因婚致贫、因礼致贫。为改变这一状况,大鲁村制定了文明宴请标准等乡规民约,建设了村级志愿服务广场,通过宣传群众身边榜样,依托“文明界首·孝善养城”系列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推选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充分发挥榜样表率作用,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形成社会共识。充分发挥以“小家”带动“大家”作用,不断推动文明新风走进千家万户。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大鲁村的治理经验和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也展现了中国乡村治理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图为兴农筑梦实践小队在大鲁村委员会前的合照
一号文件入心田——走进乡村儿童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实践小队首站走进大鲁村的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央一号文件宣讲会。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深入浅出的政策解读以及互动问答环节,实践小队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特别是对“三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场宣讲,如同一股春风,吹进了孩子们的心田,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与梦想。
图为小队成员在大鲁村学校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千万工程关民情——走进村委会
随后,实践小队深入大鲁村村委会,举办了千万工程交流会。会上社会实践小队队员与村干部面对面交流,了解本村千万工程建设情况。“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村干部们结合本村实际,分享了如何将国家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宝贵经验,让实践小队深刻感受到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力量。
图为小队成员在村委会了解大鲁村“千万工程”建设情况
问卷调查知民心——走访当地村民
为了更直接地了解村民的真实需求与期盼,实践小队成员分头行动,深入村民家中开展问卷调查和中央一号文件政策宣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种类和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产量、农药用量以及当地的粪肥还田、秸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等情况,探寻资源保护与生活生产平衡发展的新途径,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通过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宣讲,让村民们更加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从农业生产到生活改善,从教育医疗到文化娱乐,村民们热情参与,认真聆听。他们的反馈为实践小队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图为小队成员在收集调查问卷
田间地头见真知——考察作物种植
实践小队成员来到田间地头,近距离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与农户们一起探讨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实践小队查看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玉米的生长情况和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情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的农业栽培技术,通过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粮油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促进玉米和大豆增收增效。同时,利用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培肥地力,提高氮肥利用率,改善作物生长条件与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大鲁村的种植模式为6∶4模式(一个生产单元6行大豆、4行玉米,单元宽度为5米,大豆行距40厘米,玉米行距60厘米,大豆带玉米带间距60厘米)。科学配置行比既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大豆每年增产,同时也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平衡产量和效益。
图为实践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经历让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实践小队更加坚定了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决心。展望未来,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实践小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4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