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替,万象更新;文脉赓续,生生不息。”“灵启濯水,寻脉黔行”实践团于2024年7月15日至7月19日前往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开展实地的产业考察,实践团成员们挖掘濯水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为濯水镇的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后河唱响千年韵 聆听濯水人间情
实践团成员通过采访后河古戏传承人徐余清老师,了解到濯水后河戏的历史演变、唱腔特色、走台动作。此外,徐余清老师亲自教授实践团成员进行了简单的戏曲片段,实践团成员进一步领略到了古镇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后河戏的独特魅力。
图为后河古戏传承人徐余清老师亲自教授实践团演唱戏曲片段。邵梦阳 供图
图为后河古戏传承人徐余清老师、文化中心候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合照。郑诗漫 供图
赓续红色血脉 书写时代华章
实践团踏入红军渡,致力于追寻英雄先烈的足迹,深入感受濯水古镇所蕴含的红色基因。通过此次学习,在“延续红色血脉”这一使命的进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深刻领悟到青年人不但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还要结合实践施展自身的才能,将红色精神与个人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力争成为时代中有所作为的青年。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天理良心展览馆学习红军渡历史。邵梦阳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濯水古镇红军渡大合照。邵梦阳 供图
民俗越千年 文化韵无穷
实践团来到渝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渝东南地区的民俗和风俗文化,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渝东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对渝东南地区的吃食、婚嫁、祭祀和节日习俗等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实践团成员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渝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作人员为实践团讲解当地民俗文化。郑诗漫 供图
观石鸡坨陶艺 弘扬工匠精神
实践团前往濯水镇三门社区石鸡坨土陶生产地探索石鸡坨土陶发展过程和制作方式,感受石鸡坨文化魅力。在采访石鸡坨土陶技艺传承人刘沛良老师的过程中,他谈到,土陶制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一份坚守和热爱,要树立工匠精神,用严谨踏实的态度来要求自己。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石鸡坨土陶传承人刘沛良老师进行采访。郑诗漫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观摩、学习石鸡坨土陶技艺。郑诗漫 供图
走进蒲花农业园 美好愿景共展望
实践团前往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蒲花农业综合开发园区进行学习,实地考察蒲花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农产品的种植环境、生长周期和收获过程。通过参观蒲花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生产的绿色化与规模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蒲花农业综合开发园区。郑诗漫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蒲花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工作人员。郑诗漫 供图
传播急救知识 筑安全生命线
实践团在濯水古镇开展了一场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宣传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向当地居民普及了应急救护知识,并发放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单。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地演练,希望增强当地居民的健康防范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游客进行急救知识讲解。 郑诗漫 供图
南溪号子传千古 文化瑰宝永流传
实践团成员前往鹅池镇南溪村寻访南溪号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正泽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冯广香。冯广香老师及部分南溪号子传承人为实践团成员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南溪号子表演。采访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在近距离感受到极具民族特色的天籁之音的同时更深入了解黔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南溪号子国家级传承人杨正泽为实践团成员分享他的经历。郑诗漫 供图
图为南溪号子市级传承人冯广香与部分南溪号子传承人们演唱南溪号子。郑诗漫 供图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大大增强了实践团成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团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媒介,以独特的优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相信在未来,濯水古镇的乡村振兴故事将会被更多人所了解,激发更多人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共同书写这片充满希望土地的壮丽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7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