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莱西经验”到底是什么?
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山东增强进取意识,勇探新路”。
从1985 年开始,在中央、省委和青岛市委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莱西县把“抓基层、打基础、强化村级、工作到户”作为指导方针,对这一时期重新组织农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即“莱西经验”:以党支部为领导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强化整体功能;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村级民主政治配套建设,启动内部活力;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经过5 年的实践,莱西县探索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工作经验逐步完善,效果日益显现。1989 年11 月5日至8日,省委、省政府在莱西召开了全省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全省推广“莱西经验”。1990 年4 月3 日至15 日,民政部邀请中央及地方有关专家、学者对莱西经验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了《重新组织农民:当代农村基层发展课题的系统解答——山东莱西村级组织建设考察总报告》,肯定了“莱西经验”。
2.历史中的“莱西经验”
1990 年8 月5 日至10 日,经党中央批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县召开,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会上,省委、省政府和青岛市委、莱西县委分别作了发言,平邑县九间棚村党支部等18 个单位进行会议交流发言,夏津县等50 个单位提供了书面交流材料,与会人员分组现场考察了莱西县8 个村的工作。会议总结和推广莱西县加强以党支部为领导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经验,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明确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农村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什么样的村级组织、怎样建好村级组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2 月,中央印发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纪要》,对加强以村党支部为领导的村级组织建设提出意见、作出部署,将“莱西经验”向全国推广。
“ 莱西会议”以来,我省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部署、省委要求,始终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来抓,围绕“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细化措施、持续用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保持了农村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组织部门始终将巩固农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作为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红线,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扎实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村级各方面工作,持续加大村级运转基本保障,着力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3.实地学习“莱西经验”
3.1.莱西市档案馆
在莱西市档案馆的静谧空间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一处收藏过往的宝库,更是莱西经验的精神家园。档案馆内,一卷卷泛黄的档案,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记录着莱西市从革命斗争到乡村振兴的辉煌历程。这些历史资料,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莱西的过去与未来,传递着宝贵的历史知识和智慧。
莱西经验,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档案馆的展陈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莱西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如何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些历史经验,不仅为莱西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3.2.胶东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
前保驾山村党支部教育基地的探访,让我对胶东地区革命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这个基地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古老的村落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将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正是莱西经验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3.3.因地制宜的“莱西经验”
在南墅镇政府座谈中,让我学习到了“莱西经验”在南墅镇的具体实践成果。南墅镇紧密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发展以石墨为主导的区域特色产业。石墨烯作为新材料之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石墨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了从石墨原材料加工到球型石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转变,推动了石墨产业的集聚和系统化发展。
南墅镇作为莱西市最北端的山区乡镇,以其丰富的石墨矿产资源和石墨新材料集聚产业区为特色,成为青岛市在该领域的唯一产业区。尽管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南墅镇在工业发展上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石墨产业方面。此外,南墅镇在推广和深化莱西经验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强弱村联建项目上,通过干部共育和产业扶持等灵活方式,促进了村庄间的合作与发展。
在南墅镇有个东石新村,“莱西经验”在这里被灵活运用。
东石新村,位于莱西市南墅镇,以其稳健的治理和创新的发展模式在当地树立了典范。村党支部书记吕洪海自1988年起领导村庄,与村支部其他两位成员共同连续任职30年,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和村民的信任。在决策过程中,东石新村坚持民主与透明原则,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让村民参与讨论和决策,确保每项重大事务都能得到村民的广泛支持。
经济发展方面,东石新村成立了莱西市首家村集体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集体经营,有效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村庄还巧妙利用废弃的石墨矿地,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此外,村庄整合资源,建设集体住房,并由村集体承担取暖费、电梯费和物业管理费用,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教育与合作方面,东石新村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优良的瓜果蔬菜品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村庄还寄希望于年轻一代,计划继续发展农业,并探索农业加工,展现出对未来发展的积极规划和期望。
在东石新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还深入到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党建引领,村庄实现了从废旧矿坑到绿色果园的华丽转身,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我们不仅仅是种地,更是在种希望。”吕洪海书记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介绍,村党支部还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开发了采摘体验、农家乐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东石新村还注重文化建设,定期举办文化节、农民画展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了村民学习交流的平台,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也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们纷纷表示,随着村庄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东石新村的变迁,不仅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展望未来,吕洪海书记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场’的东石模式,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村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让东石新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东石新村的治理模式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其他村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稳定的领导、民主的决策过程、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以及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东石新村展现了其良好的治理情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
在南墅镇,我们还来到萌山村学习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可歌可泣的红色抗日故事。莱西经验,正是在这样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孕育而生。我们参观了萌山革命区纪念馆,学习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了解了萌山村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看到了那些承载着历史重量的老物件与泛黄的老照片,它们如同一本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今日之幸福所倾注的汗水与牺牲。
4.“莱西经验”新实践
4.1.当前莱西市的一些问题
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在之前的农村治理中,可能存在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可能缺乏有效的组织力和动员力,难以有效整合和利用农村资源,导致农村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指导。此外,村庄布局分散、规模小,导致服务配套难以实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这也是需要重塑农村组织体系的原因之一。
土地经营分散与规模不足:之前的农业经营模式可能过于分散,土地规模不大,分工不细,专业化程度不高,这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土地分散经营也使得农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本、技术等要素难以进入农村,农业、农村、农民未能很好地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农村居住环境与服务设施落后:之前的农村居住环境可能较为落后,村庄布局分散,生活服务和配套设施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空置率高的宅基地和无人居住的房屋也反映了农村人口流失和居住环境改善的迫切需要。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尤其是留守农民,可能缺乏专业的人才和能力,难以有效组织资源,对接市场。这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4.2.“莱西经验”的新发展方向
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与农村组织体系重塑
我深刻体会到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的重要性。在莱西,我见证了镇街党委如何通过建立“镇呼市应、上下联动”机制,将管理权限下放到基层,使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响应更加迅速。这种机制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服务效能,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优化村庄建制,莱西市大幅减少了行政村数量,增加了村均人口规模,这种组织体系的重塑,使得村庄的治理更加高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此外,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的建立,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统筹发展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事务共商,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合村并居
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合村并居的策略,让我认识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的迫切性。在莱西,我了解到市、镇两级农业发展公司的成立,是如何通过“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这种模式不仅激活了农村生产力要素,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同时,大规模合村并居的实施,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打造示范片区,实现集中居住区和产业园区的“两区共建”,这种策略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也提升了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9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