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秉承“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的理念,近年来持续推动乡村建设向乡村经营转变,促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共富。在此背景之下,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蝶变赋能·多元同心——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杭州市桐庐县茆坪村、石舍村、芦茨村和临安区龙门秘境村落、月亮桥村、朱湾村和洪村村等乡村运营典型示范村庄,进行了为期15天的驻村调研。这次调研旨在总结乡村运营经验、探求共富机制、积极推广宣传,能够为浙江乃至全国更多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和示范效应。
调研过程与收获
实践团深入基层,通过与当地政府负责人、村委会成员、乡村运营团队以及村民进行访谈,了解了乡村建设和项目运营的具体情况。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村民对乡村建设和项目运营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深刻理解了“乡村运营”的内涵。乡村运营不仅仅是村庄的整治和美化,更是对农村资源、产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专业人才和现代管理理念,实施科学规划,乡村运营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桐庐,实践团看到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桐庐县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逐步完成了环境建设、生态与经济并重的美丽乡村建设,并朝着“经济美丽、全域景区、人人文明、崇德尚法、幸福向往”的目标不断前行。桐庐县的乡村运营模式不仅注重经济发展,还强调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形成了独特的乡村运营体系。
在临安,实践团了解到临安2017年就率先提出了“村落景区运营”概念,并开始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临安通过引入市场化团队进驻村落,开展专业化运营,开启了整村运营的方式。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价值,还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形成了独特的“临安模式“。
通过深入调研,实践团总结了“多元共治、同心共富”的乡村运营治理机制。乡村运营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通过政策鼓励、制度设计,将市场主体引入乡村建设并考核评估,起到“领路人”重要作用;不同运营商在村内“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通过“以商引商”、“小而美”的项目投入打通城乡要素链接通道;村委会则在协助运营商资源整合、协调村民关系中发挥了积极的沟通和桥梁作用;村民更是乡村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各方力量达成共识、行动一致,才能实现城乡共富的目标。
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为此,实践团开展了大量村民问卷调查和访谈,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参与情况四大维度进行绩效评价,详细了解村民对开展乡村运营的真实态度和期待。实践团充分发挥城乡规划专业所长,绘制村庄闲置资产地图和统计表,详细梳理各村闲置资产的空间使用情况,为各村后续开展运营活动提供基础底数支持。
15天的驻村调研里,实践团累计开展10余场基层政府部门、村委会干部座谈、20余次乡村运营团队的深度访谈、发放村民问卷近200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乡村建设现状,考察乡村经营机制,总结经验模式并提出思考建议。
结论与展望
此次暑期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不仅仅对“乡村运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加深对“千万工程”政策的理解,也为未来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地考察和多角度的调研,实践团不仅收获了丰富的乡村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学术见解,更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鼓舞与肯定中,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实践团希望将把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实际行动。
实践团将继续秉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更多乡村,倾听更多声音,为乡村振兴贡献实践团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实践团也期待通过实地调研活动,能够激发更多高校师生对乡村调研的热情与兴趣,共同构建一个关注乡村、研究乡村、服务乡村的良好氛围。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 “蝶变赋能、多元同心”暑期社会实践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53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