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一)研究内容
结合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牛鼻村实际发展情况,探究现行环境下牛鼻村融入丹霞圈的发展路径,并制定基于民宿业搭建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的乡村旅游发展新策略。
(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整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丰富优质旅游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乡村民宿作为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旅游休闲形式,不仅丰富了旅游市场的产品供给,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了旅游行业的产业值。牛鼻村坐落于丹霞发展核心区域,村落耕地面积较小,相比于发展农业,民宿业更加适合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图1 牛鼻村全景俯瞰图
(三)研究意义
本次实践及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研牛鼻村民宿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社区参与和利益共享及融入丹霞发展圈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研究意义在于:一是助力助于推动牛鼻村民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二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区关系,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有助于促进丹霞山发展圈的整体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增长。
二、样本与资料
(一)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
实践队员通过查找图书、网络资料、报刊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筛选有价值的与牛鼻村的发展相关的文献与报道,同时评估文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牛鼻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现状。
2.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具有真实性与直观性,便于调研人员获得第一手资料。调研组深入牛鼻村观察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估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探求当地丹霞历史文化资源和传承情况;研究现存的发展项目及成效;分析当地现有人口结构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3.访谈法:
实践队员与当地居民、游客等群体进行深入交流或者访谈。访谈开始前,实践队员设计访谈提纲,与访谈对象提前约定好时间、地点;访谈过程中,通过做笔记、录音及录像等方式记录交流内容;访谈结束后,撰写访谈记录,提取关键信息,了解和整合各类型、各年龄段的游客和村民,对于发展牛鼻村乡村旅游业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丹霞山资源和当地自然资源等各种条件,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的建议。
(二)牛鼻村基本情况
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来看,牛鼻村位于丹霞核心发展区,是阅丹公路的终点,环江绕竹,自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具备吸引游客的自然条件,且供水供电设施正常。但村子处于一个独立的半岛上,只有一架一次仅可供一辆车通行的小桥,在节假日极易造成拥堵情况;缺乏教育场所,当地适龄孩童需到夏富村等外村学校上学;商铺稀少,仅牛鼻湾农庄经营一家商铺;缺乏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现有人口组成主要为中老年人和儿童,青年人多在外务工。
(三)访谈当地6家民宿经营者
6家民宿分别为金牛农庄、观山小苑、篱笆里民宿、瑶边坪农庄、巴孖园农庄、牛鼻湾农庄。当地共有56户村民,其中有16户开办民宿,占总数的1/4。由于民宿经营者多为本地村民,村民间良性竞争,因此行业氛围良好,无恶意竞争现象。民宿档次等级划分明确,便于游客选择。
多数民宿经营者以经营民宿为主业,多为家庭经营,旅游旺季时会聘请员工。早年间组织开展过“粤菜师傅工程”培训,金牛农庄、牛鼻湾农庄、瑶边坪农庄经营者均是厨师,牛鼻村也凭“厨师村”闻名遐迩。后因阅丹公路修建完成,加之政府等官方媒体的宣传力度强大,牛鼻村游客增多,许多村民将自建房改建为民宿,后受制于经济发展大环境,旅游业发展增长趋势减慢,前往丹霞山景区的游客减少,导致村内部分民宿客源减少,收益下降,陷入倒闭困境。
图2 团队成员到当地民宿进行专访
目前,牛鼻村除了栖霞居和观山小苑两家民宿长期均拥有稳定的客源外,其他的民宿整体基本经营情况一般,在五一、十一等长假期间游客增多,民宿的收入会相对增加。当地民宿接待的游客来源多为珠三角地区,游客类型组成为家庭旅游团、老年旅游团、研学团等。就与丹霞山景点合作关系而言,牛鼻湾农庄和巴孖园农庄与丹霞山风景区建立了合作项目:牛鼻湾农庄与锦江竹筏游江娱乐项目合作,巴孖园农庄为科普教育基地,接待研学学生,承担丹霞山特有植物资源科普任务,其余民宿与丹霞山景点均无合作。
(四)访谈当地村干部
据对当地村干部的采访,目前当地政府计划对牛鼻村的庭院进行美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宿业,加大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大对村民的培训力度,完善旅游发展的人才支持,意将民宿业打造成牛鼻村的支柱性产业;谈及牛鼻村的土地规划,村干部表示村民在种植粮食的同时可以增种经济作物;针对未经营民宿的村民,扩展农副产品销售方向。以保证除外出务工人员外,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村民参与牛鼻村民宿业的建设;同时,当地有扩建桥梁、增加村子出入道路的计划,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
图3 团队成员到当地村委会进行采访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缺乏乡村旅游利益共享机制
乡村旅游利益共享机制是使分配趋向合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利益共享,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村内约有16家民宿在经营,大部分村民将自家住宅改造成民宿,虽然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但这种家庭经营模式往往受限于资金、管理和市场认知等方面的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同时,少数外包和外村人经营的民宿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外来资金和管理经验,但也加剧了民宿间的竞争。
在民宿经营过程中,虽然存在一种朴素的“互帮互助”现象,即在自家游客量超出接待能力时将客源介绍给其他民宿,但这种合作方式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难以形成长效的利益共享机制。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合作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导致民宿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营销策略单一等诸多挑战。
(二)与丹霞山合作较少,未充分融入丹霞发展圈
牛鼻村位于丹霞山核心腹地,目前村庄整体与丹霞山的合作局限于单一的竹筏漂流项目,这一由丹霞山管委会精心开发的合作项目,通过巧妙的门票捆绑策略,将丹霞山阳元石景区等热门网红景点的游客流量有效引导至牛鼻村,体验“水上丹霞”这一独特的水上乐趣。这虽在一定程度上为牛鼻村带来了游客,但这样的合作模式尚显单一,未能充分挖掘牛鼻村的多重价值与潜力。牛鼻村中的巴孖园因种植有闻名遐迩的石斛和其他植物,与丹霞山合作,成为丹霞山设置的一个科普教育基地点,但也仅限于一个单一的教育基地点,其住宿功能、生态旅游价值及文化体验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和整合。
图4 “水上丹霞”游玩项目
(三)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游客参与度不高
随着旅游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消费的个性化、多层次和全方位,由以往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主动体验,让身心共同感受旅游的意义。
当前,牛鼻村的旅游产品中,游客参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观赏自然风光、体验当地特色菜肴和水上浆板、钓鱼等基础休闲项目上,缺乏能够为游客带来深度参与感的旅游产品;而且,虽有天然的旖旎风光和民宿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但牛鼻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多数游客在牛鼻村停留的天数为2~3天,说明目前当地由于旅游产品的开发程度较低,对游客的留存能力和吸引能力不高。单一的产品制约了牛鼻村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5 江边浆板娱乐项目
(四)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善
交通条件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目前,牛鼻村有且仅有一条笔直的小桥以供进出,且每次仅可容纳一辆宽度小于1.9米的小汽车通过桥面。当小汽车或行人通过时,需要过桥的行人或小汽车只可退到桥的两端等待,形成了单一的人让车或车让人的进出方式。据团队得到的调研数据,狭隘的桥面不仅对游客进出村庄产生了困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宿的入住客户数量。单一的交通路线,也造成牛鼻村在节假日等客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堵车的问题。
其次,公共交通不足、道路信息指示不明确、缺少清晰的路标和旅游信息等问题,都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旅游接待能力的扩大。
(五)宣传营销力量薄弱,推广渠道稀少
据统计,目前牛鼻村各家的民宿以经营者自行推广营销为主,他们一般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民宿的宣传销售。但是,受到认知水平、新媒体运营能力和缺乏对游客需求的了解等因素的限制,经营者发布的内容较为单一,质量也相对一般,缺乏专业的宣传手段与营销技巧。
在携程、美团、去哪儿旅行等旅游平台发展壮大的背景下,部分民宿经营者也尝试在平台上开放房源扩大销售,但由于平台的抽成太高,经营者认为这种销售方式不够理想。一方面,平台的抽成率过高导致经营者的盈利缩水;另一方面,若因平台抽成而提高房价,又会影响消费者的订房意愿,造成客户流失。
最后,无论是在整体宣传还是民宿业发展方面,牛鼻村都缺乏开通本村官方公众号或是官方小程序,而且也没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创产品和形象IP。这大大限制了牛鼻村对外的旅游影响力和可信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宣传成本。
(六)人才支持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
相关性人才对地方的旅游业发展有关键作用。目前,牛鼻村民宿业主要为中老年村民自营,这种模式使得当地民宿业发展缺乏年轻力量,也缺乏专业人士的规划指导,发展动力和活力不足。村内的农家乐等服务项目也未形成系统的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并未在服务过程中体现当地的服务特色和优势,无法充分满足游客的定制化和个性化需求。
图6 目前当地的民宿分布状况和整体布局
(七)缺乏特色文化,未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
民俗节日不仅能体现地域的历史记忆与特色风情,还能够对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是旅游目的地对外展示自我风采、塑造独特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牛鼻村位于丹霞发展圈的核心区域,建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是并没有孕育出独有的民俗节日,将厚重的文化底蕴与迷人的地方特色,通过节日的欢庆与传承,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对提升村落知名度、吸引游客驻足、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搭建利益共享机制
1. 产权转让与租金收益
鉴于当前牛鼻村仅部分家庭经营民宿,剩余的部分村民也因资金、场地、技术与经验等因素,导致开办民宿意愿不高的情况,村内可鼓励当地居民将闲置房屋及土地出租给民宿经营者,通过租金收入实现直接的经济增收。对于集中连片的土地,牛鼻村可以通过村集体或相关组织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再外包给民宿开发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
图7 当地一家民宿的一角
2.入股分红
鼓励村民以技术、实物、资金等多种形式入股民宿经营,成立民宿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将社区居民的资产进行整合,统一经营和管理,促进服务标准化,提高民宿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村民也能成为民宿的股东之一,分享经营收益以实现增收。
3. 就业机会与技能培训
民宿业的发展应优先考虑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民宿业发展成果惠及本村村民。当地村委可组织民宿业经营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村民对自家民宿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本村民宿业的长远发展。
图8 当地政府开设的“粤菜师傅”培训工程
4. 社区服务与设施改善
民宿经营者可与村委会合作,共同投入资金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架设桥梁、修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提高本村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游客的游览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
(二)民宿业融入丹霞发展圈
1.品牌定位与特色打造
将民宿与丹霞山景区的整体品牌形象相融合,打造具有丹霞特色的民宿品牌,如“丹霞牛鼻·山水人家”等,以强化品牌识别度。鼓励民宿业主挖掘和展示当地的文化元素,如地方美食八大碗等,形成独特的民宿文化体验。各家民宿在建筑风格、室内设计、装饰元素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将每一家民宿都打造为丹霞山下一道独特风景线。
2.产业联动与协同发展
牛鼻村作为远近闻名的厨师村,位于阅丹公路终点,与丹霞山仅9分钟的驾驶距离。在区位优势上,利用游客在阅丹公路终点休息的契机,引导其前往牛鼻村品尝美食、休闲放松;与丹霞山景区联合开发主题旅游线路,将丹霞山的自然风光与牛鼻村的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旅游体验。例如,推出‘丹霞美食探索之旅”,让游客在游览丹霞山的同时深入牛鼻村,参与农耕体验、美术写生和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促进牛鼻村文化的传播。通过联合举办活动、互推旅游产品等方式,如与景区内的餐饮、购物、娱乐等产业进行联动,推动民宿业与丹霞山景区的其他旅游业态相融合,实现两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同时,探索“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新模式,丰富民宿产品的内涵和外延。
图9 当地民宿老板开设的围炉煮茶活动
3.服务提升与品质保障
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升民宿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如牛鼻村可以为当地的旅游创业者开展相关培训班,并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提高其宣传技能、服务水平和沟通能力,为村内民宿业的长足发展搭建完善的人才支持体系。
引入旅游民宿的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化管理牛鼻村民宿的服务。加大对民宿业的规范整治力度,统一当地的服务标准,建立健全民宿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民宿经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促进民宿业依法依规正常进行,提高对游客安全的保障力度,形成良好的服务口碑。定期对民宿的设施、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确保民宿的品质和安全。
4.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多种媒体渠道,对牛鼻村民宿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资料、拍摄宣传视频、发布旅游攻略、举办短视频大赛和邀请KOL到当地拍摄打卡等方式,提高民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合丹霞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和牛鼻村民宿特色,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如丹霞美食节、民宿体验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在村内设置打卡点,吸引游客前来打卡留念,提高当地旅游业的口碑,实现“以客带客”的宣传效果。
与旅行社、旅游电商平台等合作,通过合作营销,将牛鼻村民宿纳入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包中。通过联合营销、捆绑销售等方式,拓宽民宿的销售渠道和客源市场。
图10 央视对丹霞风光进行报道
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牛鼻村在民宿发展过程中,需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通过推广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采用环保材料等方式,实现民宿业的绿色发展。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民宿业的发展和管理。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培训技能等方式,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民宿的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形成社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与资料
[1]左成吏.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困境与策略[J]. 鄂州大学学报,2024,31(3):61-62,91.
[2]邵妍,巩书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24,34(07):5-9.
[3]庞玉兰,屠虹婷.古村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4(4):18-20.
[4] 郁娇,史亚军.北京乡村旅游利益共享机制研究[J].农学学报,2016,6(08):75-80.
[5]吴睿辉,吴睿辉.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选择与优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5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