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鲁锦文化的历史脉搏与深厚积淀,以鲁锦为媒介体味齐鲁文化之魅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鲁韵锦途社会实践队于1月17日拜访了菏泽市鲁锦非遗传承人并尝试制作鲁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应有之义。而齐鲁大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鲁韵锦途实践队将会以鲁锦为媒介,探寻鲁锦背后的文化力量。
制鲁锦之先,当在丝绵之要。制作鲁锦首先需从采棉开始,鲁锦精选优质棉花,经过轧花机脱籽,得到纯净的皮棉。随后,皮棉被送入弹花机中,弹制成蓬松柔软的棉绒,这是纺线的基础原料。实践队员跟随传承人细心的挑选棉花,一丝一棉皆黎元劳动之成果。在选棉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体会到劳动不易,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前的劳动场景,体味到了鲁锦背后的劳动之美。
制鲁锦之重,当在匠人之工。在纺线时,非遗传承人将棉绒搓成细长的棉条,再使用传统纺车,经过反复拉扯与旋转,纺成均匀细腻的纱线。同时将其进行染色,采用天然植物染料,确保色彩鲜艳且持久。染色后的纱线需经过浆线处理,用特制的面浆使其更加坚固耐用。晾干后,纱线被络到络子上,便于后续操作。非遗传承人细心地做着每一步,力求更细,更准,更好,尽显“大国工匠”之风范,既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也是“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更是是“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实践队员仿佛置身于文化殿堂,跟随者传承人的脚步,一步步走向鲁锦的绚丽桂冠。
制鲁锦之机,当在文化之传承。最后进入织布阶段,其中包括经线的整理与排列,制作综片以及控制经线的交织方式,以及通过掏综确定织物图案。匠人将经线安装到古老的织机上,调试完毕后,根据世代传承下来的古老方法,使用不同数量的梭子,将纬线与经线巧妙交织。其中这经线与纬线的交织蕴藏着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天文历法的奥秘,以及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实践队员们在传承人的带领下,一步步地制作鲁锦,体会着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编织鲁锦,“丝绵之要”,“匠人之工”,“文化之传承”三者缺一不可。鲁锦并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文化使者,其时刻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内涵和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鲁韵锦途实践队对鲁锦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深刻感知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赓续中华文脉,重在找准切口,找到落点。鲁韵锦途实践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鲁锦的制作过程,努力推动鲁锦文化融入生活,更好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实践活动以鲁锦为媒介,使队员们体悟到了劳动不易,感受到了工匠精神,对队员们的价值观塑造和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对鲁锦文化深入了解,队员们深刻感知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鲁韵锦途实践队将以鲁锦为切口,将制作过程中领悟到的“丝绵之要”“匠人之工”“文化之传承”等内容传播给群众,推动鲁锦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0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