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春探寻 传承非遗 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实践队赴莆田弘扬文化根脉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 作者:黄书婷 郑菲婷

非遗是一颗特殊的种子,链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此次寒假实践活动,我们将在莆田,这座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寻找属于莆田的独特非遗文化。

2025年1月18日,“非遗承扬,岁谱华章”实践队在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随同李老师一起走进莆田市博物馆,追寻莆田民俗与非遗文化。

(图为实践队与第二实验小学学生于博物馆内合影 郑菲婷供图)

第一篇章 传统民俗美食—红团

(图为莆田市博物馆内展览红团模型郑菲婷供图)

红团在莆田的制作可谓历史悠久:

吴自牧《梦粱录》“除夜”条下有澄沙团,归入“市食”类;“夜市”条有澄沙团子,十色沙团;“诸色杂货”条有沙团,归入“沿街叫卖小儿诸般食件”“分茶酒店”下有麝香豆沙团子,归入干果类。《西湖老人繁胜录·食店》有澄沙团子。

以上的宋代笔记资料说明在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浦江(在今浙江省金华以北)一带,“沙团”(即澄沙团子)是饼饵类市食点心,在食店或市场上卖,或沿街叫卖。

同指导老师介绍红团时,实践队便开始对红团独特的外形产生好奇。这红团,有的形状如月饼般圆润表面印着花印或是“喜”字,而有些状如老龟。莆田红团颜色鲜红,这种红色源自天然食用色素,在当地文化里是祥瑞与喜庆的象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家中制作红团图片 黄书婷供图)

红团的制作过程:

红团通常以绿豆或糯米加糖和之为馅,以糯米粉掺些面粉,掺入红色之物,加水揉制成皮,皮馅包成圆团后,放入红团印模中压印成形后,下垫鸡蕉叶,置于蒸笼之中蒸熟即成。

莆田红团以形圆、色红、馅甜的形态特征,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因此,从做红团这天起,过年的气氛便开始浓厚起来。

在莆田民间,红团不仅是一种品位极高的供品,也是馈赠的礼品。如婚、嫁、喜庆等,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都要馈赠红团一双或二双,以示感谢,受礼者亦视此为吉物。

第二篇章“宋曲遗响,南戏一支”莆仙戏

在此篇章,实践队走访了莆田元妙观三清殿、莆田博物馆,探寻莆田戏曲非遗文化根脉——莆仙戏。

(图为三清殿中拍摄郑菲婷供图

莆仙戏,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剧种之一,作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以独特的莆仙方言演唱至今仍保留着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各时期大量的音乐元素古老剧目以及表演形式拥有独特的唱腔、动作、脸谱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活化石。

(图为经典莆仙戏曲《踏伞行》 黄书婷供图

莆仙戏曲《踏伞行》荣获第十七届文化奖获奖剧目,第三十五届田汉戏剧奖,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2023年,由梅花奖获得者黄艳艳领衔,《踏伞行》走上了2023年全国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于莆田博物馆中,实践队走访参观非遗莆仙戏的特色脸谱,演唱道具,莆仙戏曲牌与特色乐器。 且其有着丰富的内涵、制作的精巧和独特的美感与悠久的历史渊源。

(图摄于莆田博物馆郑菲婷供图

(图为指导老师同成员共同分享关于莆仙戏认识郑菲婷供图

在三清殿中,得以近距离感受莆仙戏的魅力,通过手绘脸谱,近距离观察莆仙戏曲演员所使用的服装道具,在这样的氛围下,实践成员们似乎能看见戏曲演员坐在梳妆台前感受戏曲演员绘妆时的一神一色,看得见在幕布后无数次练功,也更看得见历史文化血脉传承。

(图均摄于三清殿郑菲婷供图

非遗的传承并不是少数人完成即可,需要每个人的力量。看到了莆仙戏历经风霜雪月才走到大众面前,不禁有些感慨。而对如今新一代来说,莆仙戏曲离现代化生活更加遥远了。从前,在鞭炮齐鸣声中,小孩跟着大人搬着小板凳去戏台听戏曲,即便是听不懂,也能记得台上刀光剑影,那群人舞动身姿,唱腔分明。而如今,那群搬着板凳的小孩已经成为翩翩少年郎,多少人不再能看见莆仙戏,而下一代搬着板凳的小孩却低着头沉迷于网络世界。

如今传统的莆仙戏曲文化并不似从前那般受欢迎,是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吗?不禁思考起这个问题来。在现代社会中,莆仙戏是否还有向下一代普及的必要,而再这样的环境下,莆仙戏文化又还能撑几年呢?

但,能看到很多人在行动。三清殿向我们展示了莆仙戏幕后的故事,也开设了体验教育,欢迎各大团队前去体验莆仙戏妆容,学习莆仙戏曲,做一回台上的人。

中国的非遗有着独特的魅力,总是让你一看就能想起惬意的时光,团圆的温暖,这便是传承的意义。青年一代将肩负起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责任,贡献农林大学子的青春力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2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你的学前教育,我的重中之重

8月2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行者调研队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展开主题为学前教育的社会调研活动,走访学校周边居民小区及重要景点,与学前儿童及家长深入交谈。本次实践旨在…… 徐汇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瑶乡有教语,网教书新篇: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团队赴富川高级中学,

2025年1月下旬,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调研团队抵达富川瑶族自治县,为调研采访当地教坛楷模做前期准备。2月6日至2月17日,…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寒期践行情系母校,桂工薪火照亮高三逐梦路

大学生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黄秋霞)岁序更替,在2025年寒假,“情系母校,相约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走进广…

我校学子再创佳绩

近日,我院代表的队伍在参加了2024年(第十八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文旅与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成功举办,该赛事已被纳…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 ——投身社区服务,助力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传
2025年1月,曲阜师范大学里巷相望实践队这群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们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假期模式。他们没有选择宅在家中躲避风寒,而是走进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
承乡音古韵,启时代新程
(通讯员:庄妍)方言,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地域文化的宝库中。它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一方水土历史、文化、风俗的生动体现。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记忆和民族情感,是连接家乡与游子的精神纽…
语言架桥梁,沟通促和谐
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言启星芒实践队”迎着冬日暖阳,踏入了灵宝市中医院。彼时,医院候诊区人潮涌动,患者和家属们或焦急等待,或轻声交谈;病房内,医护人员步履匆匆,全身心投入救治与护理工作…
承乡音千年传统,启方言时代新程
(通讯员:庄妍)方言,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地域文化的宝库中。它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一方水土历史、文化、风俗的生动体现。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记忆和民族情感,是连接家乡与游子的精神纽…
情暖乡间:“洁”诚爱心服务,点亮老人心灯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关爱老人、传递温暖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日,充满爱心与活力的里巷相望实践队走进了宁静的乡村,为那里的老人们送去了贴心的关怀与帮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心服务‘洁’…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绘温暖图景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5日电(通讯员李司羽)在当下,数字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前行,各类新技术如潮水般涌来。然而,这迅猛的发展浪潮,却让部分老年人在新技术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这道…
雅客天天棒实践队赴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25年1月18日,雅客天天棒实践队赴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考察,旨在深入了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在产业融合、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策略与成效,总结经验与不足,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
燃青春之火,守文博之光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5日电(通讯员孙靖雯)在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博物馆作为历史的宝库、文明的殿堂,承载着传承与教育的重任。为了助力文化传承,增强公众对文物的了解与认识,激发不同年龄段尤其是青少年对…
喜迎新春送对联,笔墨浓重邻里情
喜迎新春送对联,笔墨浓重邻里情活动时间2025年1月17日到1月19日,活动地点河南省登封市棋盘山社区,为了喜迎新春,增加邻里间感情,棋盘山社区举办了这次增对联活动。棋盘山社区的工作人员带领志愿者布置活动…
用普通话交流,以心沟通无界
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着热忱与期待,踏入了灵宝市中医院。这所医院里,人来人往,候诊区坐满了等待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病房中也不时有医护人员穿梭忙碌的身影。实践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