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15日电(通讯员 邹凯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深入了解乡村治理现状,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于2025年1月9日奔赴烟台市海阳市后黄塘村开展了以“乡治新篇,协同共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挖掘乡村治理中的成功经验与现存挑战,为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
初入乡村:探寻治理脉络
抵达后黄塘村后,实践团队首先与村委会取得联系。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村史馆,馆内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生动展现了村庄的发展变迁。从过去的贫困落后到如今的产业兴旺,村庄在治理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探索与改革。村支书介绍,近年来,村里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治理体系,逐步形成了“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村民”的四级治理网络,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精准落实到每家每户。
实地走访:倾听多元声音
为全面了解村民对乡村治理的看法,实践团队分成多个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与村民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与一位张姓大爷交谈中,了解到村里推行的环境卫生积分制成效显著。村民们通过参与垃圾分类、房前屋后卫生清理等活动获取积分,积分可在村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也发现部分村民对一些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有待提高。例如,在村里开展的电商培训活动中,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对电商知识缺乏兴趣,参与人数较少。这反映出在政策宣传和推广方面,还需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方式。
多方协作:共筑乡村新貌
在调研中,实践团队注意到乡村治理并非村委会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结果。村里的乡贤理事会在调解邻里纠纷、助力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位退休教师李大爷作为乡贤理事会成员,分享了他参与调解的一次经历。两家村民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产生纠纷,互不相让。李大爷和其他几位乡贤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在村里的威望,多次上门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此外,当地企业也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与村里合作,建立了蔬菜种植基地,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动了农业产业升级。这种“企业+乡村”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总结反思:展望治理未来
通过社会实践,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乡治新篇,协同共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在后黄塘村的治理过程中,党建引领筑牢了根基,村民参与激发了活力,乡贤助力增添了动力,企业合作注入了新能量。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体参与积极性不高、人才短缺等问题。
此次实践活动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走出校园,深入乡村,了解国情社情。实践团通过整理调研资料,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乡村治理提供参考建议。实践团经过商讨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推进乡村治理:政府应进一步出台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优惠政策,在资金、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为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引导企业投入乡村建设。同时,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提升乡村教育、医疗水平,吸引人才回流。提升村民参与意识与能力,利用村广播、宣传栏、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乡村协同治理的理念与意义,提高村民对自身在乡村治理中主体地位的认识。同时,普及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完善村民参与乡村事务决策、监督的机制,如重大事项村民投票表决、村务公开透明等。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增强其责任感与归属感,推动构建乡村治理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3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