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15日电(通讯员 邹凯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诸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涌现,迫切需要创新治理模式。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环节。为深入了解乡村治理现状,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于2025年1月9日奔赴烟台市海阳市后黄塘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现阶段下乡村治理的状况与存在问题,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利用现状
调研正式开始前,实践团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多次召开线上、线下会议,积极讨论,广泛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以及当今各地乡村治理的政策制度。通过初步调查,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乡村人口结构,也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以及社会秩序维护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此同时,农村的利益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分配等问题引发的利益纠纷逐渐增多,村民之间、村民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以村两委为主导的乡村治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的快速变迁。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显得尤为迫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基于前期充分的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奔赴烟台市海阳市后黄塘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现阶段下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躬行实践调研,探索真实情况
在村党支部的办公室里,实践团与村支书进行了深入交流。村支书介绍,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村里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推行党员“联户制”,每位党员联系若干农户,及时了解村民需求,收集意见建议,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从环境卫生整治到关爱孤寡老人,党员们冲在前面,成为乡村治理的“排头兵”。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许多过去难以推进的工作,如今都能得到村民的积极配合。
为汇聚多方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后黄塘村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与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村里与一家农业科技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多家社会组织也纷纷入驻,开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社会力量的加入,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乡村治理的内涵。
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后黄塘村探索出了一条“多方联动、多元调解”的新路子。村里建立了由村干部、老党员、乡贤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同时邀请司法、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和调解指导。当村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调解委员会第一时间介入,通过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总结调研结果,展望治理未来
实践队员返回学校后,开展了线上会议进行总结,各组汇报调研的结论。实践团经过商讨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推进乡村治理:政府应进一步出台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优惠政策,在资金、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为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引导企业投入乡村建设。同时,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提升乡村教育、医疗水平,吸引人才回流。提升村民参与意识与能力,利用村广播、宣传栏、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乡村协同治理的理念与意义,提高村民对自身在乡村治理中主体地位的认识。同时,普及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完善村民参与乡村事务决策、监督的机制,如重大事项村民投票表决、村务公开透明等。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增强其责任感与归属感,推动构建乡村治理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3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