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景源)在岁月的洪流中,普通话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横跨地域的沟壑,连接起五湖四海的人们。它不仅是现代社会高效沟通的工具,更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象征。然而,在普通话大力推广的进程中,各地方言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其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深入了解普通话普及现状以及方言的存续情况,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言启星芒实践队”奔赴山东、河南等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投身其中,在这段充实的实践旅程里,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深刻的感悟。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其推广普及工作成效显著。我们走进学校,看到普通话教学在课堂上开展得如火如荼。标准的发音、规范的语法,老师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就掌握了这门通用语言,为他们未来融入更广阔的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校园里,孩子们用流利的普通话交流,探讨学习心得、分享生活趣事,普通话成为他们沟通的主要工具。
当我们踏入企业,同样感受到普通话的重要性。无论是商务洽谈、项目合作,还是日常的工作交流,清晰准确的普通话表达,确保了信息的高效传递,避免了因语言不通造成的误解,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职场人士们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展现出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
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商场、医院等地,普通话的标识、广播随处可见、可闻。这不仅方便了南来北往的旅客、顾客,也营造了一个和谐有序的交流环境。大家凭借普通话,能够顺利地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享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使用场景逐渐减少。在城市里,年轻一代大多以普通话交流为主,方言的表达能力明显弱化。很多孩子甚至只会简单的方言词汇,难以用方言进行完整、流畅的对话。
在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老一辈人对方言有着深厚的情感,方言承载着他们的童年记忆、家乡情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方言,邻里之间用方言唠家常,亲切自然。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普通话在学习、工作和社交中占据主导地位,方言更多地成为一种偶尔提及的“家乡话”,而非日常交流的首选。
这让我意识到,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每一种方言都蕴含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民俗、艺术等信息,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一旦方言失传,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也将随之消逝。
但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方言传承的希望之光。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始重视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方言文化节、开设方言兴趣班、录制方言故事等方式,唤起人们对方言的关注和热爱。在学校里,也有老师尝试将方言融入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了解家乡方言的魅力。
回顾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传承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普通话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工具,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方言的传承则有助于保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留住人们的乡愁记忆。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普通话的推广和方言的传承工作。一方面,积极推广普通话,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一通用语言;另一方面,努力学习和传承家乡方言,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让方言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对普通话和方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在与不同人群的交流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普通话的推广之路将越走越宽,方言的传承之树也将枝繁叶茂,共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审核:韩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4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