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队队员来到曲阜文化传媒公司彭门创作室,探寻最高祭祀礼仪八佾舞的风采。
实践队员在前期进行了充分讨论,明确每位队员的分工,并通过集体阅读乐舞典籍,请校内专家授课等方式,对八佾舞有了大致了解。八佾舞,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是祭祀礼的最高诠释。八佾舞不仅是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但由于八佾舞由于步骤繁琐,加之年代久远,一度接近失传,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才逐渐得到关注。实践队员了解到,曲阜有一家名为“彭门创作室”的文化传媒公司正在进行复原八佾舞的工作。于是,社会实践队员来到彭门创作室深入探究。
彭门创作室专家彭庆涛老师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员,对八佾舞复原项目的进度和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彭老师对祭孔礼和八佾舞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复原八佾舞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彭门创作室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泛收集佾舞乐谱和礼仪典籍,聘请专家对佾舞进行重新归纳、梳理,将一度失传的八佾舞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同时编纂了一套《祭礼通典》,对佾舞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实践队员们认真倾听,仔细记录,了解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尤其是复原“礼”对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图为创作室彭庆涛老师对上古祭祀礼仪进行讲解。李东润 供图
彭门创作室组织人员对“八佾舞”进行了现场演示。演示人员对“八佾舞”的动作要领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实地进行了演示。由于“八佾舞”的相关记载年代久远,残缺严重,创作室组织人员广泛搜集典籍、乐谱,结合现有祭祀礼仪进行最大化复原和创造性改进,才将“八佾舞”呈现在队员们面前。实践队员们结合《祭礼通典》认真倾听记录,还参考了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祭祀礼仪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此基础上,队员们进一步深入探讨,领悟到“八佾舞”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动作严谨、节奏平稳,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和对礼仪的尊崇。通过此次演示与交流,队员们对“八佾舞”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为创作室人员进行八佾舞知识讲解。李东润 供图
在讨论环节,实践队员们与彭门创作室的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创作室开展的文化事业表示由衷的钦佩。队员们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围绕以“八佾舞”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八佾舞”作为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不仅是对“礼”的最好诠释,更是中华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作室老师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八佾舞”在古代是按照严格规定进行表演的,其动作庄严齐一,节奏平稳,无快慢之分,是纯粹的礼仪祭祀乐舞。如今,虽然“八佾舞”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政治含义,但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依然值得挖掘和传承。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向彭门创作室多学习,尽己所能发扬其在文化“两创”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更好发展寻找新的路径,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通讯员 李东润)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发表自己体会和看法。李东润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5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