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为探寻儒家文化在历史中的发展历程,曲阜师范大学“儒风摆渡人”实践队的队员们与社区学生们一起走进了山东博物馆,怀抱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踏上了探寻儒风印记的征程。通过对相关文物的参观,尝试深入了解、感受儒家历史的深厚底蕴,同时实践队员为学生提供文物相关历史背景,礼乐文化等方面讲解,结合提问讨论,揖礼体验等互动环节,传递千年儒风。
为了顺利开展活动,实践队员们做了认真严谨的筹备工作,以线上调查形式了解了学生们感兴趣,想参观了解的部分文物,随后提前前往山东省博物馆了解馆内文物信息并编写成讲解词。为活动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实践当天,队员们提前到达地点,分工组织学生们有序入馆,入馆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山东省博物馆的部分珍贵馆藏。队员们提出了诸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等简单问题,学生们积极回答,气氛热烈,激发了学生们对此次探寻之旅的期待。
实践队员们首先带领学生们来到了展示东平汉墓壁画的展厅。在展厅内,实践队员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东平汉墓壁画的历史背景,队员们一边引导学生们有序参观,一边对壁画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壁画色彩鲜活,人物比例匀称,线条流畅自如,将千年前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众人眼前。随后队员引导学生们观察壁画细节,尝试辨别画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学生们进行了简单的分组,开始分区域观察壁画,结合实践队员的讲解做出判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了解了古代不同活动的特征信息。图为东平汉墓壁画
当得知壁画上有山东省迄今已来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孔子形象绘图时,学生们非常兴奋。实践队员对这副“孔子见老子”的问礼故事绘图进行了重点讲解,向学生们科普了问礼这段历史故事以及其反映出的儒家文化,并引导学生们分享了自己所了解的孔子形象。
随后,队员们又带领学生们参观了战国乐舞陶俑,西周铭文铜壶等文物。战国陶俑姿态各异,仿佛正随着悠扬的古乐起舞,实践队员带领学生们观看了展厅内对战国乐舞陶俑的复原动画,学生们对这种将文物“复活”过来的形式深感新奇有趣,感受了战国时期儒学礼乐的艺术风貌与文化氛围。
图为实践队员为学生们讲解文物
移步至儒家历史相关展厅,学生们的目光随即被孔子、孟子等诸多儒家人物的展示所吸引。在这里,队员为学生们讲解并示范儒家揖礼。队员们分组分别对学生们的揖礼进行指导,学生们认真地模仿着队员们的动作,努力感受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礼仪。学生们自发组织,模拟古人的礼仪场景,排演起“小剧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是文化的旁观者,而是亲身参与者,通过实实在在的体验,直观地领悟到儒家文化中礼仪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
图为山东省博物馆陶俑
观展活动渐近尾声时,实践队员与学生们围在一起,展开了一场简单的交流分享会。队员们率先讲述起儒家文化在身边的具体体现,以及它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到了曲阜闻名遐迩的三孔,它们作为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当谈到儒家礼法中留存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在课堂上曾学习过的《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学生们最大的感触是自己终于见到了曾经听说过或在网络上看到的文物,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这个冬日,“儒风摆渡人”实践队与社区学生携手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共同追寻儒学遗迹。他们在探寻中增加自身见解,在体验中亲身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一件件藏品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同时,通过讲解与分享,将儒风传统的火种传递下去,让儒家文化、历史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继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5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