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瞻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缅怀先辈,2025年1月15日到1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外联红迹寻梦队”组织到开州区刘伯承纪念馆瞻仰、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刘伯承元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
刘伯承又名明昭,1892年12月4日出生在重庆市开州区(原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周都村张家坝刘家院子一户农民家庭里。父亲刘文炳是赵家场一带有名的“泥腿文人”,母亲周寅香是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刘伯承自幼勤奋好学,5岁进私塾,受教于启蒙老师任贤书,刘伯承跟他学习了六年。
1905年,刘伯承考入开县高等小学堂,第二年又考入夔府官立中学。后因父亲病故,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回乡务农。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他胸怀“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的雄心壮志,于12月到万县,参加了反清学生军,从此开始了戎马一生。
1926年5月,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泸顺起义,1927年8月1日,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后,他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1930年7月,刘伯承秘密回国先后担任了中央军委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1933年2月,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刘伯承首先担起殿后的重任,后勇任先遣司令。他在长征中智取遵义城、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等战役中的精彩指挥,让人惊叹不已,深刻感受到他作为 “军神” 的非凡魅力,也让团队成员们对军事历史和战略战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出师抗日,挺进太行山,转战华北敌后,组织人民游击作战,建立晋冀鲁豫根据地,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伯承在1947年率领十万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构成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光辉篇章。在上党、平汉、淮海、渡江和进军解放大西南战役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作战谋略及其军事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后,刘伯承更是主动请缨创办军事学院。从1954年起,又先后担任了党和国家、军队的多项重要领导职务。他为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刘伯承元帅自奉俭薄,廉洁奉公,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对家属子女和亲朋故旧也严格要求。他的革命家风誉满神州。
刘伯承元帅在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军事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这种重视教育、为国家长远发展考虑的精神,也让人们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激励着人们努力提升自己,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功德柱广场上,团队成员们注视着那八根写着“浴血丰都”、“泸顺起义”、“八一风暴”、“彝海结盟”、“巍巍太行”、“淮海决战”、“风雨钟山”、“金陵兵校”的功德石柱,元帅的铜像与之交相辉映,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那令人心生敬仰的传奇一生。
参观刘伯承元帅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元帅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馆内珍贵的实物与详实的史料,团队成员们直观感受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与伟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伴随着参观的深入,元帅个人坚定的信念、卓越的军事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无一不让团队成员们对历史和革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历史的厚重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希望此次走访可以鼓励到更多的青年关注红色文化,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5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