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使乡村本课程在非遗浸润下的在地化开发,探索出结合策略,2024年7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梦栖山野,踏梦追风”实践队前往潍坊寒亭区杨家埠小学,对校本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研以及对一位三年级班主任徐老师先生进行走访,深入了解校本课程背后的非遗文化底蕴,以服务于寒亭区各个乡镇的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但不是所有的非遗文化都与6-12岁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相契合。将其融合在小学教育中,必须做到“精挑”和“细选”。寒亭区杨家埠小学选择了当地最著名的风筝年画,而将这几种非遗文化融入教育,更是建立在该学校对学生一般发展规律的有效把握之上。
实践队员到达时,正值下午两点,进行非遗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刚刚开始上课,实践队员们有幸分别去旁听了一年级和五年级的非遗校本课程。在小学一年级的校本课堂上,实践队员发现低年级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对非遗文化的深度探索能力,在对其进行融合校本课程教育时,选择了相对简单的学习体验非遗文化资源的方式,学生跟随校外聘用的非遗传承人来亲身体会风筝扎制过程以及临摹优秀年画作品。而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对世界的探索欲越来越强烈,其审美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提高。
十分钟,还要求学生轮流上台发言,讲解自己创作的风筝的风格特征、年画的内容与寓意,他们可以举出自己亲眼所见的优秀创作的例子,并表明自己的想法;可以讲述许多“民间非遗传说”的故事,甚至比教师所说的更生动、更具体;还有学生饶有兴趣地描述了“民间火脸谱”年画,他们用自己生动的描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对非遗文化的强烈兴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6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