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一座被大海偏爱的城市,“黄海暖流”与“沿岸流”在这里相遇,带来了丰富的藻类与浮游生物。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让这里出产的海鲜自带鲜甜。绝佳的自然资源,造就了青岛悠久的渔业发展史。从出海捕鱼到深海养鱼,从零散到成规模体系,从小渔村到大都市,如今的青岛不仅成为国内海鲜交易市场上的领头羊,还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风向标。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的风和大桥,链接了陆地两岸,位于黄海之滨,渔民们在此进行扇贝和牡蛎打捞。
1月22日,鲁有嘉渔团队成员来到这里进行深入调研。据调研团成员所了解,这里是王戈庄河的入海口,咸水淡水的交界处更适宜牡蛎的生存,河流入海口处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类和适宜的温度,口感更加鲜美。风和大桥更是为牡蛎生长提供了温床,便于他们附着在上面。
这里的扇贝和牡蛎大部分为人工养殖,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都是打捞牡蛎的好时节。这时,渔民和商贩们就会通过微信群这一线上渠道,相互告知最新信息,商贩们大多会自行驱车来到黄海滩进行购买,最多的一次性成交量可以装满一辆载重(3.5-12吨)的中型货车。通常由男性渔民们负责打捞,满载而归后会由铲车将船吊起,连通渔民一起运到岸上。现场还有女性渔民对牡蛎进行处理,用斧头或菜刀等工具将相连的牡蛎分成个体。商贩们可以货比三家,以更为合适的批发到最好的货源。
团队成员从渔民们口中得知,在水产品贩卖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仅靠微信群这一消息渠道并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建立一个更加体系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本次调研对象主要针对贩卖牡蛎的渔民,他们还提到了牡蛎的加工品种单一、加工技术含量低、销售渠道单一,这就导致了销售量大的产品附加值低问题。这片海域多为个体商贩,养殖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多为粗放式养殖。由于渔民不愿降低牡蛎的价格,常常出现滞销的情况,在2023年就曾出现因为不愿降价,牡蛎滞销130吨的情况。
本次调研使团队了解到个体商户获得水产品最新消息的渠道、水产品批发方式以及在零售时存在的问题,为团队进行下一步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7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