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澄泥印作为黄河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代表性文化遗产,凭借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传承至今。为深入了解黄河澄泥印的制作技艺以及文化内涵,打破当今黄河澄泥印传承桎梏,助力黄河文化向纵深发展,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泥韵筑梦实践队于2025年1月15日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开展了以“古淀新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正式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之前,实践队员首先召开小组会议,明确此次实践活动的具体行程以及目的。同时多方面搜集资料、查找文献并询问指导老师意见,对黄河澄泥印形成了初步的了解认识。此外,实践队员汇总有关问题并制作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通过社区走访和问卷收集,实践队员发现黄河澄泥印目前主要存在社会大众对其了解不足,并且存在影响力不足的现象。
实践队员到达盐窝镇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黄河澄泥陶印”工坊内,首先看到的是黄砖砌垒的窑炉,炉中火焰正旺,一批新制作的澄泥印及其衍生产品正在烧制。随后,在非遗传承人张金霞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了解到了黄河澄泥印的具体制作步骤和工序,并参与到了黄河澄泥印的制作工序之中。黄河澄泥印一共需要陈腐、揉制、压坯、抛光以及烧制等20余道工序才可制作完成,步骤繁琐。同时为了使澄泥印更为美观,还会对其进行造型、雕刻等修饰步骤。在此期间,实践队员发现制约黄河澄泥印大规模生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复杂的制作步骤和工序。黄河澄泥印以当地的黄河沉积的红泥为原材料,可塑性较强,但是也正是因为受到原材料的地域限制从而导致黄河澄泥印的地域传播有限。此外,黄河澄泥印的制作技艺复杂繁琐,导致愿意传承该项技艺的青年人较少,技艺精湛的新一代工艺人更少。
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参观了黄河澄泥印的产品展览。黄河澄泥印作为黄河文化的瑰宝,不仅仅体现在其制作技艺上,更表现在产品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黄河澄泥印本身就作为中国篆刻文化和金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黄河澄泥印上雕刻勾勒的图案和印章造型,都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像是鲤鱼、龙、竹子等,此外印文也多取自古语、典故。其中更引人注目的一点是黄河澄泥印的民俗文化特质,其中的很多元素是立足于东营当地的文化特色,这也展现了黄河澄泥印的独特性以及地域性。黄河澄泥印产品其实不仅局限在印章,还包括泥塑造像、日常用品等,体现了黄河澄泥文化的广阔性。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有不少的当地家长会带领孩子前来参加研学活动,体会澄泥印的制作过程。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与黄河澄泥印传承人张金霞沟通交流,并将发现的改进点、创意点进行分享。针对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实践成员认为可以采用短视频、微信推文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大宣传,提高宣传效果。可以借助当地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性政策,开发黄河澄泥印新的旅游模式和文化体验项目。同时,针对产品本身,可以引入新元素新形象,增强黄河澄泥印的趣味性,与时俱进,激发青少年对黄河澄泥印的兴趣。
黄河澄泥印是黄河沿岸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黄河文化瑰宝。作为新时代的新一代,有责任有义务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将继续投入到黄河澄泥印的宣传和保护活动之中,为黄河澄泥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添砖献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8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