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沿黄逐梦,遗韵新程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王子文

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青衿寻古艺,丹心颂华章”实践队为了找寻黄河沿岸千年非遗文化经久不衰的秘密,来到了高青黄河楼博物馆,参观了碑刻拓片和蓑衣樊草编传统非遗文化展览,开启了一场探寻传统文化魅力之旅。

碑刻留痕,拓印传情

实践队成员们一进入博物馆,就被精美的碑刻拓片所吸引。碑刻拓片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一幅幅拓片犹如历史的画卷,在队员们面前徐徐展开,上面的文字或苍劲有力、或飘逸灵动,图案或古朴典雅、或生动形象,让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碑刻拓片的制作工艺,碑刻拓片工序严谨复杂。先是选纸,需依据碑刻的材质、年代、文字大小等因素挑选合适纸张,像蝉翼拓常用宣纸,以保证轻薄且韧性好。接着是湿纸,把选好的纸张喷水打湿,均匀覆盖在碑刻上,再用软刷轻轻捶打,使纸深入碑刻的字迹和纹路中。随后是上墨,用拓包蘸取适量墨汁,先在毡垫上匀墨,再轻轻、反复拍打在纸上,力度要均匀,让墨色均匀附着,呈现出清晰的拓印效果。队员们认识到了碑刻拓片蕴含着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历史价值上,诸多碑刻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如秦代《峄山刻石》,为研究秦朝统一文字、推行政策提供珍贵资料 。艺术价值层面,碑刻文字多出自书法大家之手,像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通过拓片,后人能领略其雄浑大气、刚健有力的书法风格,感受书法艺术魅力。学术价值上,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字学家等提供丰富研究素材,助力对古代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演变的深入探究。通过参观,队员们了解到碑刻拓片不仅是对碑刻内容的复制和保存,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草间匠心,编艺传承

在蓑衣樊草编展区,一件件草编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蓑衣樊草编历史悠久,是当地人民利用黄河岸边丰富的茅草、芦苇等自然资源创造的独特技艺。蓑衣樊草编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彼时,樊姓人家在此定居,因傍依黄河,周边芦苇、蒲草等植物资源丰富,聪慧的村民便就地取材,编织蓑衣、草鞋等物品,用以遮风挡雨、满足日常劳作所需。随着时间推移,草编技艺不断传承发展,编织品类日益丰富,从实用品逐渐拓展到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的工艺品。到了近现代,蓑衣樊草编凭借其精湛工艺,在各类手工艺品展览中崭露头角,知名度不断提升。草编艺人手法娴熟,只用一根根普通的草就能编织成精美的饰品、实用的生活用品等,从实用的蓑衣、篮子、帽子、垫子,到精美的饰品、摆件,应有尽有。既有传统样式,又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如时尚的草编挎包、创意十足的动物造型工艺品。草编保留芦苇、蒲草本色,呈现出淡雅的米黄、乳白等色调,质朴天然,给人清新之感;染色作品色彩搭配和谐,多以自然色系为主,如翠绿、浅棕等,与草编材质相得益彰。编织形成的纹理或细密紧实,或疏密有致,如席面纹理规整,似水波荡漾;篮子纹理则根据用途和造型设计,变化多样。蓑衣樊草编作为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当地百姓智慧的结晶,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次参观活动让曲阜师范大学“青衿寻古艺,丹心颂华章”实践队的成员们收获颇丰。队员们不仅近距离欣赏了碑刻拓片和蓑衣樊草编这两项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还深入了解了它们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队员们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8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炎炎夏日”防晒实践调研团赴山大社区调研

今天,我们“炎炎夏日”防晒实践调研团来到了山大周边的社区及店铺,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最后一天,我们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拿出了比以往更加认真的态度、更加精神的面貌,来给我们持续多…… 孙天娇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炎炎夏日”防晒实践调研团赴山大社区调研

今天,我们“炎炎夏日”防晒实践调研团来到了山大周边的社区及店铺,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最后一天,我们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拿出了比以往更加认真的态度、更加精神的面貌,来给我们持续多…… 孙天娇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炎炎夏日”防晒实践调研团赴洪楼调研

今天,我们“炎炎夏日”防晒实践调研团来到了洪楼广场及洪家楼校区。今天的调研仍然以采访、发放问卷以及普及防晒知识为主要形式,我们团队成员也始终秉持着热心、耐心、礼貌的原则进行…… 孙天娇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炎炎夏日”防晒实践调研团赴洪楼调研

今天,我们“炎炎夏日”防晒实践调研团来到了洪楼广场及洪家楼校区。今天的调研仍然以采访、发放问卷以及普及防晒知识为主要形式,我们团队成员也始终秉持着热心、耐心、礼貌的原则进行…… 孙天娇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检查消防安全,共筑美丽社区
检查消防安全,共筑美丽社区在寒假的时光里,曲阜师范大学的一群充满朝气与责任感的大学生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环境途巷美,社区着锦章”实践队将目光聚焦在社区消防安全这一重要领域,以实际…
山东高校深入多地,探寻楷木雕刻非遗传承密码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1月23日电(通讯员周雪晴)曲阜师范大学匠心承楷韵实践团于2024年1月16日先后奔赴隆盛堂、曲阜市德圣楷木雕刻坊‌以及当地颇具特色的楷木集市‌,开展了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楷木雕刻为主…
风转光映乡村间,绿色能源启新篇
风转光映乡村间,绿色能源启新篇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在乡村的应用成为推动乡村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环境途巷美,社区着锦章”实践队走进乡村…
木雕古韵续新篇,传承木艺展新风
为了传承和弘扬曲阜楷木雕刻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匠心承楷韵实践团于2025年1月16日在曲阜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我们有幸邀请了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颜德印先生,…
曲园学子:与无棣古城非遗文化的碰撞
2025年1月15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古城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曲阜师范大学“青衿寻古艺,丹心颂华章”实践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奔赴于此,开启探寻非遗文化之旅。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处处散发着古…
根植母校情,共筑荣校梦
在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的校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返母校升学宣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月20日,启梦领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回到自己的母校,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备考经验,旨在吸引更多优质生…
曲园学子参加春节前消防演练培训
1月23日,在寒假期间,饶阳县图书馆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防患未‘燃’,春节前消防演练培训”活动,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文化殿堂,曲阜师范大学“寒岁助社兴,暖冬传温情“队实践队员们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提…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重访泉城革命旧址,传承革命先辈精神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重访泉城革命旧址,传承革命先辈精神(通讯员:张天姿)2025年1月21日,为深度洞悉济南战役的历史背景与伟大意义,传承红色基因,管理学院赤旌乘风实践队队员奔赴济南战役纪念馆,开…
曲园学子进社区:志愿微光汇聚,共筑家乡清洁之路
曲园学子进社区:志愿微光汇聚,共筑家乡清洁之路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永钚言弃实践队的队员走进各自家乡的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道路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如同一股温暖而有力的春…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凝心聚魂的新时代价值”,重申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为重走历史足迹、深化历史认识、传承奋斗精神,2025年1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