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体验民俗生活百态,感悟人海共生智慧——福州大学“闽俗探海韵,青年续潮音”实践队赴泉州

来源:福州大学“闽俗探海韵,青年续潮音”实践队 作者:杨欣瑶 林翠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寒假期间组织师生前往泉州梧林村、蟳埔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月20日,实践队一行来到梧林传统村落参观学习。该村落原属泉州南邑二十五都,现属晋江新塘街道,背靠石鼓山,面朝梧桉溪,是闽南侨村的典型代表。

一踏入村落,一栋独特的西式洋楼“朝东楼”便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据讲解员介绍,该楼是旅菲华侨蔡朝东在家乡建造的府邸,被当地村民称为“最美烂尾楼”。曾几何时,回故乡,起大厝,是每位闽南华侨的共同心愿。但是在国家存亡之际,蔡朝东毅然选择舍小我,为大我,将自己的一切都捐给了国家,而让朝东楼永远地处于“毛坯房”状态。这一段故事既让队员们体会到了梧林人爱国如家的赤子情怀,也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闽南华侨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

接着,实践队来到五层厝探寻梧林建筑的独特魅力。五层厝融合了闽南传统建筑的元素与南洋风格的装饰,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同时,也体现了当地侨民从燕尾脊的精妙设计到木雕、砖雕的细腻刻画,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工匠们的智慧和匠心独运。在当今时代的变迁中,五层厝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展示闽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沿着地图继续前行,实践队来到了梧林侨批馆。据讲解员介绍,“批”在闽南语中意为“信”,侨批便是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的书信往来。在侨批馆内,队员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汕头侨批文物馆时的讲话,了解了晋江近代邮政发展史,在一封封侨批中感受着海外华侨的艰辛创业史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侨批是当今承续华侨风骨的重要载体。

梧林村落的古厝与南洋风格建筑虽在身后渐远,可承载着华侨风骨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却深深烙印在每位队员们的心中。华侨在海洋文化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方面,他们将闽南文化带到了海外,促进了闽南文化在南洋地区乃至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将海外的文化、思想、技术等带回梧林村。华侨往返于海内外,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使梧林村成为闽南侨乡文化的典范,生动地展现了海洋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踏访梧林村落,不仅让队员们领略了村落的古朴,更感受到了华侨的独特风骨,激励着队员们在奋斗历程中凝聚力量。

在探访完梧林村后,实践队师生走进泉州蟳埔村,探寻簪花围与蚝壳厝的独特魅力,深入感受蟳埔村深厚的海洋文化。

蟳埔村坐落于泉州晋江入海口,背倚鹧鸪山,三面临海。实践队队员一进入,便被一堵堵蚵壳如片片鱼鳞的蚝壳厝所吸引。蚝壳厝是闽南泉州地区的传统特色建筑,始建于宋末元初,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尤其是泉州蟳埔村较为多见。经当地居民介绍,我们得知蚝壳厝的蚵壳并非泉州原产,而是宋元时期远洋商船返航时带回的。但他们的先辈们能够因地制宜,将蚵壳用于建造房屋,不仅仅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更见证了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和对外交流的繁荣。

在蟳埔村,头戴簪花围的蟳埔女随处可见。簪花围是蟳埔女的特有发饰,主要由发髻、花环和象牙笄三部分组成,相传源自宋元时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人风俗。正值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蟳埔村的簪花更是有着别样寓意。队员们经当地村民介绍了解到,春节是重要的祈福之时,村民们会以更为庄重、传统的形象参与,尽显对春节的重视。簪花围承载着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成为蟳埔村独特的文化符号,更是传递着浓浓的乡情和对古老渔家文化民俗的尊重与传承。

借此机会,同学们纷纷体验簪花围,感受这一古老传统的独特魅力。当五彩斑斓的鲜花在发间绽放,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蟳埔女们在海边劳作、生活的场景,她们以鲜花簪首为饰,感悟蟳埔女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她们以海为田,靠海为生,在长期的海洋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精神品质,彰显了蟳埔村独有的地方风俗和海洋文化气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而蟳埔村的海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员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

实践队队员们在泉州独有的古村落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无论是梧林村的朝东馆、侨批馆、五层厝,还是蟳埔村的蚝壳厝、簪花围,都是历史的遗迹和文化的符号,更是青年践行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命的生动教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0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心手相牵,同行有爱:以爱之名,共舞希望

心手相牵,同行有爱:以爱之名,共舞希望(通讯员谭柔)4月3日下午,阳光正好,商学院的四名志愿者满怀热忱奔赴爱萌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投身于“心手相牵,同行有爱”志愿活动,用音乐与舞…… 谭柔 湖南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商学院青工部门举办“心手相牵,同行有爱”志愿活动

商学院青工部门举办“心手相牵,同行有爱”志愿活动(通讯员谭柔)3月13日下午,商学院的四名志愿者积极参加“心手相牵,同行有爱”志愿活动,前往爱萌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通过音乐和舞蹈…… 谭柔 湖南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4月2日,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教学楼2-402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翻译教研室主任王鑫主持,翻译教研室全体无课教…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乡、焦作开展专升本招生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升本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专科毕业生报考,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前往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焦…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最新发布

“碧水先锋”调研团寒假社会实践启动
怀揣着对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来自山东大学(威海)东北亚学院、翻译学院、海洋学院等不同学院和专业的数位同学如水赴壑,一同组成了“碧水先锋”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团队以水质检测为切入点,旨在…
曲园学子三下乡:党社联建,撬动农村基建蝶变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如火如荼,撬动农村基建蝶变。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社联建筑梦兴村”2024寒假社会实践队走访实践基地,了解了党社联建模式下,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探讨了…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传儒家“仁”道,启少年德行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提升中学生文化素养,2025年1月17日,一场主题为“仁者爱人:儒家‘仁’思想的内涵与实践”的传统文化讲座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郭屯中学的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曲阜师范大…
社区温情暖冬日 人间善意满春晖
在城市喧嚣之中,隐藏着一群需要关爱的老人,他们或因子女忙碌无暇照顾,或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生活时常陷入孤独与无助。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美德,曲阜师范大学“青衿之志启航道,履践志远谱新篇”实践队…
昔日求学蒙师恩润泽,今朝回访促学子成长
为向学弟学妹们深入阐释“犁牛精神”,助力他们在成长中领悟并践行这一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启梦领航实践队”于1月17日前往贵州省织金县第一中学,踏上意义非凡的回访之旅。首先,实践队与高中母校的…
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烈士陵园纪念活动圆满举行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红脉传承,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来到天长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当日上午,阳光洒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松柏挺拔…
母校时光培坚韧志,回访岁月传犁牛风
犁牛精神,蕴含着勤劳坚韧、默默奉献的深刻内涵,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宝贵精神力量。母校作为成长的摇篮,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梦想。为了将犁牛精神传递给学弟学妹们,激励他们在求学道路上奋勇拼搏,2025年1…
墨香送福进社区,挥毫泼墨迎新春
1月2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进社区的号召,曲阜师范大学“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远赴湖北省襄阳市,与檀溪湖社区共同在檀溪湖社区活动中心开展了一场年味浓…
春节写对联,社区送温暖
春节写对联,社区送温暖在寒假的开始,我志愿参加了社区志愿者写对联活动。这不仅是一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盛会,更是邻里间情感交流的一次温暖契机。活动当天,阳光明媚,社区的广场上早早地便搭建起了临时…
儒家文化润乡土,乡村振兴谱新章
儒家文化润乡土,乡村振兴谱新章日前,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走基层,砥砺奋器进谱新篇”实践队在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及当地乡村进行探查,为了解儒家文化并对村民进行调查。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爱、礼义、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