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子腾)在参加了曲阜师范大学“韵语织乡”实践团关于保护与传承临沂方言的实践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触动了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方言,这看似平常却又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形式,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实践团的行动宛如一束光,照亮了方言保护之路,也让我对保护方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我生长在一个有着浓郁方言氛围的小镇,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家乡的方言。那熟悉的乡音,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是我与家乡、与亲人之间最直接、最亲切的纽带。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普通话,尤其是在学校、工作场合,方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这让我开始思考方言的价值与命运。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它如同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当地文化深处的大门。在临沂,方言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连,戏曲表演中方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表演的地域特色,更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那些独特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背后蕴含着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这让我想起我的家乡,那些独特的方言俗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家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方言消失,那么与之相关的文化也将随之消逝,我们的文化根脉将被割断,家乡的记忆将变得模糊。
然而,在当今社会,方言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许多方言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是出于沟通交流的需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方言的生存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人们从熟悉的乡村环境涌入城市,不同地区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普通话成为了首选的交流工具,方言的使用机会自然减少。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主要以普通话和书面语为主,方言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存在感较低,导致其传播渠道受限,影响力逐渐减弱。年轻一代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地使用普通话,对方言的掌握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已经不会说方言,方言的传承出现了断层。这让我感到十分痛心,如果方言消失,那么与之相关的文化也将随之消逝,我们的文化根脉将被割断,家乡的记忆将变得模糊。
这次实践活动为我保护方言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了大量关于临沂方言使用情况的数据,为后续的调研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这让我明白,保护方言首先要深入了解其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了解方言在不同人群、不同场合中的使用情况,才能精准地发现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实地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入村落和社区,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发现了方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方言在传播与发展方面面临的困境。这种深入基层的调研方式,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方言的魅力和危机,激发了保护方言的决心和动力。针对临沂方言逐渐式微的问题,实践团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将方言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方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方言文化内容等。这些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方言的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让我认识到,保护方言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政府、学校、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方言的传承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发展方言。首先,我要转变对方言的看法,认识到方言的重要价值,从内心真正接受并传承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方言与家人和同乡交流,保持方言的活力。这不仅是对家乡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亲情和乡情的维护。其次,我要积极参与方言保护的实践活动,像“韵语织乡”实践团一样,通过调研和宣传,提高社会对方言保护的重视程度。我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乡村,了解方言的现状,挖掘方言背后的文化故事,制作成宣传资料,向更多的人传播方言文化。此外,我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方言进行记录和研究,为方言的传承提供科学依据。比如,我可以运用语言学知识,对家乡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系统的研究,记录下方言的原貌;也可以结合新媒体技术,制作方言文化短视频、音频等,在网络上进行传播。通过我的努力,让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保护方言不仅是保护一种语言,更是保护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在调研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老年人对家乡方言的热爱和坚守,也看到了年轻一代对方言的陌生和疏离。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护方言的决心,我意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让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2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