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通讯员 张佳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先贤孔子著书立说,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阵地,对于促进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双创实践,保证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后继有人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扎实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曲阜师范大学儒德致学实践队于1月10日至1月22日分别于济宁市、日照市、烟台市等地开展了社会实践调研,结合高校育人发展目标并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高校文化教育仍旧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视域下文化自立自强的研究路径。
在社会实践调研前期,儒德致学实践队成功开展第一次线上会议,在会议中,实践队队长于汶浚从“实践主题”“实践安排” “写稿投稿注意事项”“任务分配”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任务安排,深入讲解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双创人才的重要作用,实践队员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各自发表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热烈讨论了高校文化教育发展,会议讨论热情高涨、气氛热烈。会后,各队员合理分工、循序渐进开展实践工作。
通过线上调查问卷和对于高校学生的采访,我们大致了解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认识程度以及大学生文化教育发展现状。明确了高校主要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及非遗文化优秀艺术作品展等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风清气正的传统文化氛围,弘扬非遗文化、倡导双创实践,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增强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及一系列文化建设措施的了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取得积极成果。但教育内容单一。面对这种困境,实践队员展开激烈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应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增强文化教育发展动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丰富的精神文化智慧,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对于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实践队员认为应将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将双创观念融入日常言行,能更好地深化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并带动周围人群积极参与文化强国建设。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实践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还参观了三孔、孔子博物馆等儒学圣地,身临其境感受儒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切实体会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此次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为实践队员提供宝贵实践经验,使实践队员对于如何增强文化自立自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传统文化中许多思想精髓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尤为重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视域下推动文化自立自强,对于培养具有革故鼎新优秀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推进新时代传统文化建设,传承非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等具有积极意义,有力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强国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立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5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