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武汉大学全国文化遗产活化传播调研实践队赴山西省博物院实践

来源:武汉大学 作者:舒文静

(通讯员:舒文静 秦曼斐)

实践背景: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者,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当前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大学全国文化遗产活化传播调研实践队应运而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精神,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挖掘大众对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需求,希冀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并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实践地简介:

山西省博物院,坐落于千年古城太原,馆藏文物40余万件,尤以青铜器、古建筑、壁画等为特色,被誉为“晋魂”的凝聚之地。近年来,博物院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在藏品管理、展陈创新、公众传播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科技赋能文博的典范。

【图1】山西省博物院

实践纪实:

体验参观:

踏入山西省博物院,数字化的魅力扑面而来。在藏品管理区域,数字化档案的应用让工作人员查找资料变得高效便捷。只需输入关键词,丰富的文物信息便即刻呈现,涵盖文字、图片,甚至还能链接到其他部门的相关内容,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优势显著。

在展陈方面,馆内数字化布局亮点频出。以去年的古建筑数字化展览为例,通过 VR 技术和众多数字大屏幕,将静态不可移动的古建筑 “搬” 上屏幕,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深受小朋友喜爱。

智能讲解设备为观众提供了个性化的参观体验。一进入博物馆大门,便能领取智能讲解设备。展厅内,电子屏与文物巧妙结合,以棺椁展示区为例,电子屏上不仅有棺椁的立体展示动画、尺寸等信息,观众戴上特制眼镜还能观看 3D 版动画;扫描棺椁旁的二维码,还可获取详细讲解。此外,灯光感应装置、斜坡式电子屏、不断变化的藻井、让彩塑 “动” 起来的动画以及根据游客心情变化的配乐设施等,都让参观过程充满惊喜。

【图2】展厅内的数字化展示设备

【图3】展厅内的数字化展示设备

访谈记录:

实践队队员与山西省博物院公众服务部负责教育策划的温晓苗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温老师介绍,馆内不仅在藏品管理实现数字化,人员管理也借助刷脸打卡、OA 办公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变得更加高效。博物馆实行门票预约制,通过预约系统控制各时间段入馆人数。

谈及数字化展陈,温老师分享了古建筑数字化展览的成功经验,还提到正在将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对山西古建筑的研究成果进行活化展示。在文博资源公众传播方面,山西省博物院运营着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和小红书等多个平台账号,在有临展时,会通过公众号加大宣传力度,包括设计视频、直播讲解等。

温老师认为,数字技术在文物资源传播方面优势突出,例如 “约读” 项目,通过专家讲解、录音推送等数字化形式,让文物故事更加丰满、有温度。对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人才,温老师强调需要具备跨学科素养,除掌握技术外,还应具备美术、艺术、文学等综合素养。在谈到数字化转型的改进方向时,温老师希望能提高性价比,以更低成本让观众与文物产生共鸣。

【图3】访谈合照

实践总结:

数字化亮点:

数字化管理全面高效:藏品管理数字化提高了信息查找效率,人员管理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考勤、文件提交等流程的便捷化,同时通过预约系统科学控制入馆人数。

数字化展陈形式多样:运用 VR 技术、电子屏、灯光感应装置等多种数字化设备,为观众带来沉浸式参观体验,生动展示文物细节,还将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活化展示。

智能讲解服务完善:配备智能讲解设备,结合电子屏、二维码等,为观众提供多方式、全方位的文物讲解。

多元传播渠道拓展: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传播文博资源,加大临展宣传力度。

数字化项目成果显著:如 “约读” 项目,借助数字化技术丰富文物故事讲述形式,提升公众对文物的理解和感受。

现存问题:

使用讲解不足:部分体验项目具体的体验方法或者流程缺少讲解,用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了解清楚项目如何操作,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体验感。

数字化项目成本较高:多数体验项目前期耗资较多,性价比低。

实践感悟:

山西省博物院馆内丰富的文物藏品让人目不暇接,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这些文物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那些原本只能远观的文物,通过数字化展示变得触手可及,生动的讲解让它们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使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

山西省博物院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希望未来,博物馆能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以更低的成本、更优质的服务,让更多人领略到文物的魅力,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更大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9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马腰社区反诈行动:志愿同行,筑牢安全防线

马腰社区反诈行动:志愿同行,筑牢安全防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有效遏制电信诈骗案件的…… 梁雨琪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星园社区志愿活动:守护宁静祥和,共筑无烟新年

星园社区志愿行动:守护宁静祥和,共筑无烟新年春节临近,烟花燃放的传统习俗与城市安全、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星园社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开展…… 梁雨琪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情暖新春,爱心相伴:春节慰问老人活动纪实

情暖新春,爱心相伴:春节慰问老人活动纪实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团圆期盼的传统节日,是家人相聚、共享天伦的…

马腰社区反诈行动:志愿同行,筑牢安全防线

马腰社区反诈行动:志愿同行,筑牢安全防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

星园社区志愿活动:守护宁静祥和,共筑无烟新年

星园社区志愿行动:守护宁静祥和,共筑无烟新年春节临近,烟花燃放的传统习俗与城市安全、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再次成为社会关…

以教育之笔,绘就未来华章

以教育之笔,绘就未来华章中国青年网日照2月1日电(通讯员刘丽)“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青春志愿行,社区焕新颜

青春志愿行,社区焕新颜中国青年网日照2月1日电(通讯员刘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是…

最新发布

浦江听涛承木铎 杏坛撷英续春秋
黄浦江的晨雾尚未散尽,“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已踏着外滩的晨钟,叩响了曲园人在东海之滨的精神原乡。甲辰年腊月,这群身着藏青色校服的青年如同七十年前初代学人背负书箧南下,在陆家嘴的玻璃幕墙…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涌泉回川宣讲队去往乐山一中宣讲
1月23日河海大学涌泉回川源泉队到四川省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13班进行返校宣讲活动步入大学已经有一个学期,团队中的同学们已经对大学有了一定认识,于是在放假后的第一时间内,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到曾经的…
安工大学子石桥中学行:共筑学业梦想桥梁
安工大师生石桥中学行:共筑学业梦想桥梁中国青年网马鞍山1月14日电(通讯员赵辉)在知识的广袤天地中,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如同关键的桥梁,承载着莘莘学子对未来的憧憬与期望。近日,安徽工业大学师生代表一行…
送春联,暖人心
送春联,暖人心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社区中老人们感受春节的温暖和关怀,2025年1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情燃梦,众志治行”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办事处邢…
智享老年生活 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智享老年生活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让老年人群体也能共享科技发展成果,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情…
深入椰乡实践调研 助力传统产业创新发展
深入椰乡实践调研助力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在当今社会,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至关重要,这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为传统技艺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自1月21日起,四川农业大学小椰子实践…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在寒假期间为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升学习效果,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情燃梦,众志治行”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开…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积极配合该地党…
师道流芳映杏坛 弦歌未绝启新章
当冬日的暖阳温柔地抚过青砖黛瓦,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的飞檐斗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甲辰年腊月初一,“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怀揣着对教育圣殿的朝圣之心,踏碎了庭院里凝结的晨霜…
横幅高悬映冬阳 用电安全入民心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寒风凛冽中,家家户户的用电量也随之攀升。为有效应对冬季用电高峰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5年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基情燃梦,众志治行”社会实践队队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