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玉凤 陈梦瑶 张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青春力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保护,1月9日至12日,广西师范大学“桂影流韵·纸狮承辉”实践团成员前往桂林市大圩古镇开展了一系列以探索灵川纸塑狮头技艺传承路径为主题的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走访街道村落、采访非遗传承人与相关文化部门和线上线下宣传等多种形式,团队成员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深刻地感受到纸塑狮头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背后真实感人的民俗人文。
图为大圩古镇路标。王泽桂灵 摄
实践队员首先前往大圩古镇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文化资源为核心,开展了一次关于古镇民俗文化的探索之旅。大圩古镇作为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孕育着淳朴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民俗底蕴。团队成员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中得知,大圩古镇的舞狮传统已有上百年的传统,因其具有驱灾辟邪的功效和热闹喜庆的特点而深受民间喜爱,而万寿桥附近的周氏舞狮坊则是古镇里有名的制作舞狮狮头的非遗传承作坊。
图为周师傅为狮头上色。徐欣宇 摄
图为完成上色的狮嘴部分。何文平 摄
“大圩古镇的舞狮传统不仅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文化符号,更是我们古镇历史的见证。”一位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在参观过大圩博物馆之后,团队成员沿着石板路往万寿桥的方向前行,并且进行有关纸塑狮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的街头采访。通过街头采访,团队成员不仅收集到有关纸塑狮头文化的历史故事和习俗传统,而且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民俗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纸塑狮头文化中有民间交流的热闹氛围和活乐态度,有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与热爱,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一位生活在当地的老人跟团队成员分享对于古镇非遗文化的感受。
在活动的最后,实践团成员按照原有的行程安排到周以林师傅的舞狮坊参观学习。周以林师傅是纸塑狮头文化的第九代传承人,他耐心地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狮头制作的过程,从颜料的选择、材质的讲究到形态构造、笔法绘画,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周师傅对于纸塑狮头技艺的理解和打磨。通过与周师傅的访谈,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纸塑狮头技艺的艺术特色和当前面临的传承挑战,而且也体会到非遗传承人的执着与坚守。为此,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利用所学知识,以网络平台为媒介,积极宣传纸塑狮头制作技艺,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9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