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张家台,从与海为邻到与海共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齐晓晓

乡村之变,是民生幸福最为平实的注脚。在日照阳光海岸绿道沿线,张家台村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为展现绿道沿线民俗村的发展变化,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调研活动,用镜头、文字“解码”绿道沿线的乡村之变,发展之变,幸福之变。此次实践以“走阳光绿道看张家台村发展”为主题,从变化中为张家台村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张家台村之以前:以海为邻,向海而生

实践准备阶段,实践队员们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全面收集张家台村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旅游业发展等资料,张家台村是一处两面环海的小渔村,村名中的“台”,来源于古代墩台,意为烽火台,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对张家台村有了初步认知。随后实践队员们进行了细致的任务分工,前往张家台村实地,实践队员通过采访村里的本地老人孔爷爷,“我们村以前就是以渔业为主,村子里有捕鱼的、收鱼的、在市场摆摊卖鱼的,大部分的村民,做的都是与海有关的生意。”因此,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渔港算是张家台村的传统产业,传统渔业兴旺,张家台村及周边区域逐渐发展起捕鱼、集市、修船、养殖、居住等一系列向海而生的生产生活方式,至今保有北方沿海活态化的渔村渔港特色。

张家台村之现在:与海共生,和谐发展

1月10日上午,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渔业渔港,窥探出今天的张家台,可以用“新”和“鲜”两个字来概括。“鲜”自然指的是渔码头和炊烟袅袅中的渔家风味,而“新”,则与穿村而过的阳光海岸绿道息息相关。村委旅游宣传负责人李女士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这处海鲜市场的摊位以张家台村的村民为主,也有不少周边村落的村民在这里租摊;开海之后,这里每天都“人气火爆”,不少村民也尝试做起了直播进行线上卖货,市场旁边还开设了专业的海鲜打包点、邮寄点。“早些年是本地顾客多,这几年,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了,这个小市场的知名度也是越来越高了。”渔业助推旅游业,旅游业反哺渔业,现在的张家台村成功描绘出了靠海吃海与海和谐共生的恢宏画卷。

张家台的未来:文旅融合,再现生机

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张家台村占尽先天优势。实践队员们通过扫楼细致考察,深入了解到这里与主城区遥遥相望,天气晴朗时能清晰地看到远处城市海岸线,这里的渔港码头视野开阔,没有遮挡,是夕阳晚霞的绝佳观赏地。村民许叔叔的民宿“依蓝小驻”,便坐落在阳光海岸绿道旁边,经营了一年,整个旺季,没有空房的时候。沿海公路的便捷交通带来了更多客流量,阳光海岸绿道也为沿线民宿增添了“热度”,出门便是通往海边的绿道,既可骑行又可赶海,进一步拓展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许叔叔向实践队员们讲道:“不少游客东路是慕名而来,靠近绿道也成了我们民宿在网上的宣传点。”而精品民宿的建设,也让乘兴而来的游客尽兴而返,赞不绝口。“我家那口子是收鱼的,我们休渔期的时候就经营民宿,9月份开海之后,旅游热也就过去一阵了,就可以忙收鱼了,正好错开,不耽误,也没有淡季。”文旅旺季做民宿,开海后做渔业,许叔叔这本“生意经”,也是张家台村大部分村民的经营模式,从年头忙到年尾,日子充实又红火。张家台村的民宿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未来,张家台村村民可以将传统的渔家乐转型升级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端民宿,此外,民宿和旅游业的发展应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例如,举办融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美食以及渔家传统表演的活动,可以增强游客的体验,并提高张家台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通过本次实践,“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张家台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从与海为邻到与海共生从耕海牧渔到向海发展毗邻绿道,两面环海的渔村张家台正沐浴着海风持续焕发出“新鲜”面。未来,实践队将持续密切关注张家台村的发展,与当地保持沟通联络,为张家台村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助力其绘就文旅融合的恢宏画卷。

图为张家台村本地晒鱼干的老人向队员介绍本村基本情况

图为队员与旅游负责人李女士交谈了解本村旅游业发展

图为晴朗天气时实践队队员拍到的渔港码头

图为社会实践队校徽石前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坤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与该局相关负责人蒋珍珍……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医废团队深入了解该领域实际情况,为社会实践调查积累详实资……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医废焕能调研团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调研活动

2025年1月25日,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李心宁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展开深入调研,并对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理现状进行详细了解。在此次调研中,调研团成员采访了总务科工作人员邢文静,以……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医废焕能调研团访谈基层卫生院医废处理人员

1月23日4时30分,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张祖悦前往山东省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中心卫生院,就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处理状况及数字化治理平台应用影响,对该院医废处理人员张英晨展……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医废焕能调研团实地探访了解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废弃输液袋、输液瓶处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废弃输液袋、输液瓶处理情况2025年1月22日上午,山东大学医废焕能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调研人员段钰访问了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总务科档案管理负责人孙静就医…… 医废焕能调研团 山东大学(威海)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点亮文明之光:铜陵市社会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点亮文明之光:铜陵市社会文明实践活动纪实在当今社会,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力量。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福赠春联祈平安,墨香四溢迎新春

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26日电(通讯员孟琳)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有着…

情暖新春,爱心相伴:春节慰问老人活动纪实

情暖新春,爱心相伴:春节慰问老人活动纪实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团圆期盼的传统节日,是家人相聚、共享天伦的…

最新发布

寒假社会实践|“南韵传薪”实践队赴南平,探寻“南腔北调”的独特魅力
在时代的喧嚣里,总有一些声音穿透岁月,成为历史的回响。南词,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于街巷坊间、庭院堂前悠悠传唱数百年。它的每一个音符,都藏着往昔的烟火;每一段唱词,都勾勒出生活的百态。在蛇年新春…
福临巨野迎新春,祥蛇贺岁展宏图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1月24日晚,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史践履,睦邻同行”实践队现场观看了巨野县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这场以“蛇年新春”为主题的晚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
讲好党史故事,做好红色传人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为响应国家号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1…
探访张家台:从访谈中透视乡村变迁与挑战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奔赴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通过走访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村民进行访谈活动。此次实践以“探访张家台:从…
爱心清扫,点燃临湖社区冬日温暖
近日,“清扫寒冬温暖你我”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志愿服务精神,奔赴芜湖市湾址区临湖社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爱心清扫情暖秋日”的志愿活动。团队成员沈涛、姚磊、张浩、王首一和苏梦宝首先与社区工作人员…
纸塑狮头文化承古今,大圩古镇民俗聚人心
(通讯员:吴玉凤陈梦瑶张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青春力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保护,1月9日至12日,广西师范大学“桂影流韵·纸狮承辉”实践团成员前往桂林市大圩古镇开展了一系列以探索灵…
曲园学子三下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激发振兴新动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这种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践行青春使命,构建美丽乡村
为了锻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1月15日—24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志愿服务队在淮北市相山区小集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打扫社区卫生,体验基层工作,帮助构建美丽乡村。…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省博珍宝,传承华夏历史文脉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省博珍宝,传承华夏历史文脉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鲁韵传薪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此次实践旨在通过近距离观察珍贵文…
浦江听涛承木铎 杏坛撷英续春秋
黄浦江的晨雾尚未散尽,“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已踏着外滩的晨钟,叩响了曲园人在东海之滨的精神原乡。甲辰年腊月,这群身着藏青色校服的青年如同七十年前初代学人背负书箧南下,在陆家嘴的玻璃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