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作为团圆与幸福的象征,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和谐包容的内核,正因如此,乘着春节申遗的春风,越来越多的国家,各色各样的人种,都被春节中蕴含的深厚文化所调动,纷纷参与并尝试春节时期的独特风俗,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与时代相融合与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为了解应该如何更好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融合,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儒德致学实践队队员于2025年1月28日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开展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聚焦于“春节申遗为个人,社会以及整个文化层面带来的影响以及春节的成功申遗可以为发展中华文化带来哪些具体的指导借鉴意义”展开研究,旨在探索出能够使中华文化迸发真正的活力的“金钥匙”。
春节的成功申遗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更加行之有效的道路。中华文化要想继续发展,其核心便在一个“变”字之中,只有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才能够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互联网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与途径,24年,福建的一个独特的春节风俗“挺神将”成功的火出了圈,依靠着网络的传播能力以及00后设计师的新版设计形象,让原本只在当地兴盛的民俗活动变得家喻户晓,甚至引得不少游客特地前去当地打卡欣赏,这些“变”激活了蕴含在文化背后的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旧民俗脱胎换骨,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可见,双创可以说是当今时代中华文化想要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批判的继承,迎合时代的创新,引发着人们的精神共鸣,更好的满足人民对于高质量的文化的需要,也为文化的发展插上了时代的翅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9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