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正成为一股强劲的新动能,以“小支部”撬动“大土地”,推动乡村发展迈向新高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一创新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实现了集体与群众的双赢。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社联建 筑梦兴村”2024寒假社会实践队走访实践基地,了解了党社联建模式下,农村各方面的发展,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发展形成本篇报告。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分散、低效的局面,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过去,农民各自为战,土地零散经营,不仅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在面对市场风险时也显得脆弱不堪。如今,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组织村民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通过整合,原本碎片化的土地得以连片开发,大型农业机械得以充分施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路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而是向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销售等领域延伸。以农产品加工为例,将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制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还增加了产品的利润空间。有的合作社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农事活动,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合作社的农产品能够直接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注重科技兴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通过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智能化的温室大棚,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精准调控,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最佳条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一方面,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村民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实现了从“农民”到“股民”的转变,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合作社优先吸纳本村的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此外,合作社还积极开展公益事业,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也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合作社的运营,党支部与村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合作社的事务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让村民参与其中,提高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村庄有更多的资源用于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促进了乡村的和谐发展。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创新模式,以“小支部”撬动“大土地”,释放出强大的新动能。它不仅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路径。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继续发挥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0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