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9日至2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满腔热忱奔赴张家港市城西社区居委会,为社区里的孩子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教学活动。活动现场妙趣横生,欢声笑语不断,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为了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春节传统文化,提升动手能力,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者们来到张家港市城西社区,与小朋友们携手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五谷画创作之旅。活动现场,五彩斑斓的五谷在画板上有序排列,小朋友们的奇思妙想与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相互交融,共同勾勒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制作过程中,志愿者们展现出十足的耐心,手把手引导小朋友们将一颗颗五谷精心排列,再用胶水稳稳粘贴。这一过程不仅让小朋友们收获了亲手创作的喜悦,更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传统手工艺传承背后所需的大量时间与精力,明白了每一件精美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无限心血。在实践中,大家围坐一团,交流想法、互相帮助,遇到问题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欢声笑语回荡在活动现场,团队凝聚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极大提升。此次志愿教学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心灵交流的美好旅程 。
1月20日上午,社区里年味四溢,一场趣味十足的糖画制作活动热闹开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挽起袖子,亲手为小朋友们制作糖画。熬制好的糖浆在勺子里流淌,在石板上勾勒出花鸟鱼虫、吉祥字样,转瞬间,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糖画便跃然眼前。小朋友们拿到糖画时,眼睛里闪烁着惊喜与兴奋,纯真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一句句甜甜的“谢谢”脱口而出。这简单的两个字,却像冬日暖阳,直直暖到志愿者们的心坎里,让他们满是满足与喜悦。在制作糖画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深深被这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那细腻的线条、灵动的造型,无不彰显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巧思。而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的体验,更成为了志愿者与小朋友之间情感的纽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社区处处洋溢着温馨与欢乐。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知识的魅力,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志愿教学活动,涵盖国学讲堂、趣味数学、小小科学家等多元课堂,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遨游。其中,志愿者马宸瑶同学带来的《三字经》导读课,趣味盎然,别出心裁。课堂伊始,马宸瑶以亲切的语调,引导小朋友们朗读“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孩子们清脆的童声交织在一起,为课堂注入了满满的活力。紧接着,她巧妙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将这四句话背后的深意娓娓道来,帮助小朋友们轻松理解其中蕴含的四季更迭、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随后,马宸瑶顺势将孩子们带入“四季”主题课堂,用四组精心挑选的图片,搭配简洁凝练的文字,生动鲜活地展现出春的明媚、夏的热烈、秋的丰硕、冬的静谧,深入挖掘四季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内涵与韵味,让孩子们沉浸其中,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趣味数学课堂里,数字与图形在游戏中焕发生机;小小科学家课堂上,简单的实验道具点燃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孩子们在动手实践、积极思考中,领略到知识的无穷奥妙,对学习的兴趣愈发浓厚,求知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此外,志愿者们贴心地考虑到孩子们环保意识的培养,为他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在讲解过程中,志愿者们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生动、接地气的话语,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细致阐述,像地球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等,让孩子们真切认识到这件小事对生活的深远影响。接着,志愿者们针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分方法,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废纸、果皮、废旧电池、用过的纸巾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还穿插了互动小游戏,邀请孩子们上台,将不同的道具卡片放入对应的垃圾桶模型中。在志愿者们耐心引导下,孩子们从最初的一知半解,逐渐掌握了垃圾分类的要点,踊跃举手发言,现场洋溢着浓厚且积极的学习氛围,欢声笑语与知识的传递交织在一起,为社区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活力 。
此次 “红心研墨” 志愿教学活动,为团队成员和孩子们都带来了深刻的收获与成长。对于志愿者而言,他们不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沟通技巧,还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孩子们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宽了知识视野,不仅了解了传统文化、提升了艺术创作能力,还掌握了垃圾分类这一重要的生活技能,激发了对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兴趣。这次活动搭建起高校与社区的桥梁,让知识与爱心在互动中传递,成为双方共同成长的宝贵经历,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点滴的付出能够汇聚成改变与成长的强大力量,激励着团队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前行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1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