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1月27日讯(通讯员牛英豪)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张家港市城西社区居委会,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教学活动,为社区孩子们的寒假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在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知识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此次活动于2025年1月19日至20日举行,涵盖了五谷作画、趣味国学、趣味数学等多个精彩环节,在社区内掀起了一股学习传统文化与探索知识的热潮。
活动首日,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属五谷作画环节。活动现场,五谷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金黄的稻谷、饱满的红豆、雪白的糯米等各类谷物整齐摆放,在阳光下闪烁着质朴的光泽。志愿者们耐心地向孩子们介绍五谷画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每一种谷物在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寓意,比如稻谷象征丰收,红豆寓意红火的生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奇思妙想。有的孩子用金黄的稻谷勾勒出生肖蛇的轮廓,灵动的线条仿佛赋予了这条“蛇”生命,寓意着新的一年充满活力;有的孩子将红豆精心排列,制作成象征团圆的灯笼,那一颗颗红豆紧密相连,就像一家人紧紧团聚在一起;还有的孩子用雪白的糯米洒在画板上,模拟出一场别具一格的冬雪,营造出冬日的浪漫氛围。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制作五谷画)
然而,将一颗颗谷物粘贴在画布上并非易事,需要十足的耐心与细心。稍有不慎,谷物就可能粘贴不牢或者排列不整齐。志愿者们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手把手地指导,轻声鼓励孩子们不要着急。遇到困难时,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有个小男孩在粘贴稻谷时总是贴不好,旁边的小女孩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教他如何涂抹胶水、怎样摆放谷物,两人齐心协力,最终完成了一幅精美的五谷画。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凝聚力悄然提升,孩子们也在合作中收获了友谊。
五谷作画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代社会,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1月20日上午,社区里年味渐浓,一场甜蜜的糖画制作活动拉开帷幕。志愿者站在摆满工具的桌前,准备为孩子们制作糖画。熬制得恰到好处的糖浆在锅中金黄透亮,散发着甜蜜的香气,如同流动的阳光。志愿者拿起糖枪,开始在光洁的石板上绘制起来,糖浆丝丝缕缕地落下,如同灵动的线条在纸上跳舞。孩子们围聚过来,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着志愿者的手,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哇,好厉害!”“这是要画一只小兔子吗?”他们稚嫩的话语和天真的表情,让现场充满了欢乐的氛围。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制作糖画)
当志愿者把完成的糖画递给孩子们时,他们脸上绽放出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有个小女孩拿到糖画后,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舍不得吃,眼睛里闪烁着满足的光芒,奶声奶气地说:“谢谢姐姐,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看的糖!”这一刻,糖画不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连接志愿者与孩子们情感的桥梁,传递着温暖与欢乐。
除了手工活动,此次志愿教学还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堂。志愿者马宸瑶同学带来了一场充满趣味的《三字经》导读课。课堂上,马宸瑶先引导孩子们朗读“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两句,随后利用视频、图片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带领孩子们理解这四句话的内涵。孩子们跟着朗读,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接着,马宸瑶带着孩子们步入学习“四季”的课堂,用四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展示春夏秋冬的景象,以及四季在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与韵味。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踊跃回答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国学的魅力。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讲解三字经)
志愿者尹映同学则为孩子们展开了一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数学教学。课堂一开始,尹映通过一个有趣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方向。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方向的感知能力,尹映组织了一场东南西北的小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兴奋地跑来跑去,在欢乐中学习辨别方向。最后,尹映运用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讲解指南针的由来,将生活中常见的指南针与抽象的方向概念联系在一起,让感性的传统文化与理性的数学知识相互融合,孩子们听得入迷,纷纷感叹数学原来如此有趣。
(图为实践者与小朋友合影)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孩子们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和快乐,志愿者们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体验和社会责任感。社区的家长们对此次活动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教学活动,无疑为社区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与知识的种子,也为大学生与社区紧密合作树立了良好典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1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