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张家港特别报道1月27号讯(通讯员 刘子瑞)
为增添孩子们对春节等传统文化的感知,响应儿童个性成长。1月19至20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张家港市城西社区居委会,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活动,为社区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充满知识与欢乐的寒假大礼包。此次活动围绕传统文化体验、知识课堂与趣味游戏展开,吸引了众多孩子热情参与,在社区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与欢乐氛围。
活动首日,“红心研墨”团队将传统糖画技艺引入社区。熬制得恰到好处的糖液在阳光下宛如琥珀,散发着香甜气息。团队成员向孩子们细致讲解糖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绘制技巧,孩子们目不转睛,满是好奇与向往。实操时,孩子们拿起小勺,虽手法生疏,但创意十足,有的绘制简单却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勾勒心中的美好图案。当完成作品,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比糖画更甜。
随后进行的五谷年画制作同样精彩。红豆、绿豆、玉米等各类谷物在孩子们手中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生肖蛇、喜庆春节元素的年画。他们一边动手,一边听团队成员讲述五谷文化与传统年画寓意,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红心研墨”团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三字经》导读课。团队成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和互动问答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了《三字经》中的经典语句和深刻内涵。从“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到“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孩子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着做人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在讲解过程中,团队成员还穿插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名人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字经》所传达的思想。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对《三字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次日活动中,趣味数学课堂更是将抽象知识化为有趣游戏。数字接龙、数学拼图、速算比赛等游戏,让孩子们在竞争中锻炼运算与思维能力,欢声笑语回荡在课堂。数学往往被认为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红心研墨”团队的成员们却用独特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趣味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团队成员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数学拼图、速算比赛等。在数字接龙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快速说出一个与前一个数字相关的数学问题或答案,既考验了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反应速度;数学拼图则要求孩子们通过计算拼图上的数学题目,找到正确的拼图块,完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速算比赛环节,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全神贯注地盯着题目,快速地在纸上计算着答案。现场气氛紧张而激烈,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通过这些趣味数学游戏,孩子们不仅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在游戏中巩固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套圈游戏环节把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地上摆放着套圈和琳琅满目的文具、玩具、零食等奖品,孩子们全神贯注投掷,套中时欢呼雀跃,未中也不气馁,现场气氛热烈。在游戏过程中,团队成员在一旁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如何掌握套圈的技巧,鼓励他们勇敢尝试。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气氛热烈而温馨。套圈游戏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积极地向孩子们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引导孩子们正确区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他们详细解释,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旨在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活动得到社区居民高度认可,家长们表示,活动丰富孩子寒假生活,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知识、传承文化,期待更多类似活动。“红心研墨”团队成员也收获满满,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活动不仅点亮孩子们的寒假,也为社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树立良好范例。
(通讯员 刘子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1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