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手非遗梦,烟火人间情”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前往青岛市胶州市茂腔剧团,参观学习了胶州秧歌和茂腔的发展史,旨在与大众一起深入了解非遗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地方特色,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踏入文化馆,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展品和详尽的介绍。墙上挂着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记录着胶州秧歌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在田间地头的自发舞蹈,到如今成为胶州人民心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这一路的变迁使我们对胶州秧歌的历史底蕴有了更深的认识。
那一件件精美的舞服和道具陈列在展柜中,色彩鲜艳、造型独特,每一件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不仅如此,胶州秧歌的音乐也极具特色,欢快的旋律与舞蹈动作相得益彰,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此时此刻,文化赓续的脉搏更加强烈地跳动,我仿佛看到过去的人们身着这些服饰,在舞台上尽情舞动,将生活的热情与希望融入每一个动作之中!
在讲解员老师的介绍下,我们深入了解了胶州秧歌的舞蹈特点:它以“三弯九动十八态”著称。步伐灵活多变,动作优美舒展。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或表现劳动场景,或传递情感交流。比如“小嫚扭”这一经典动作,身体的扭动仿佛在诉说着少女的娇羞与灵动,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随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拿起道具扇子,跟随音乐的节奏,一步步尝试着那些看似简单却又充满技巧的动作。起初,我总是跟不上节奏,动作也显得生硬笨拙。但在老师的耐心鼓励和纠正下,我逐渐找到了感觉。当我终于能随着音乐跳出一段完整的舞蹈时,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
那一刻,我仿佛与这片土地上的先辈们心灵相通,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汗水在额头上流淌,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秧歌舞蹈的学习,更是一次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洗礼。参观至此,我醍醐灌顶,原来胶州秧歌不仅仅是一项古老的非遗文化,更承载着胶州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情感寄托。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原来,胶州秧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的传承不仅关乎一种艺术形式的存续,更关乎我们对文化根脉的坚守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我们既发自内心地向那些坚守的传承者致敬,也会积极行动起来,用创新的思维和实际行动为非遗文化的延续贡献力量。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它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胶州秧歌让我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深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自豪地挺直脊梁。
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愈来愈多的年轻人走进非遗文化馆,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胶州秧歌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绽放光彩,让非遗文化在我们手中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1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