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造性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1月10日,“弘古韵风华,续传统文脉”实践队走进龙湖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聆听文化传承的回响,书写文化发扬的卷轴。
颜庙:千年文化的精神丰碑
走进颜庙,一座庄严而古朴的大门落映入眼帘。红墙黛瓦,碑刻林立,古柏参天,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颜庙,作为祭祀颜回的庙宇,承载着儒家文化中“仁”与“礼”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以其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品德为后世所敬仰。漫步在颜庙中,我们仿佛能看到颜回当年跟随孔子求学问道的身影,感受到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深入了解到了各个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从中看到古人的伟岸和千年来先辈们的智慧。其中,有一口井是当时颜回取水的来源,也是“一箪食,一瓢饮”名句的出处。一排排碑刻林立在小亭中,既保护了碑刻的完整使其不受伤害,同时又让参观的游客可以体会到颜回的博学好问。他的“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境界,激励着无数人在道德修养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参观颜庙,不仅让我们在文化上有了深刻的认知,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化教科书,见证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它的建筑风格,它融合了中国现代建筑的理念和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颜庙的教育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儒家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图为颜回当时用的那口井 朱梦欣供图
仁义胡同:仁爱礼让的文化传承
离开颜庙,我们来到了仁义胡同。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却蕴含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仁爱和礼让。
据社区工作人员讲述,明代时,曲阜城的沈姓兄弟二人因分家争宅基地而对簿公堂。县官得知此事后,对兄弟二人进行了严厉的训斥,教导他们要懂得亲情的珍贵和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兄弟俩听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悔愧交加,各自把宅基地往里让了让,结果让出一条三尺多宽的小胡同。乡邻们被兄弟俩的行为所感动,为了把这种仁爱和礼让的美德传承下去,便把这条胡同定名为“仁义胡同”。
站在仁义胡同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沈姓兄弟相互礼让的场景,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亲情和邻里之间的和睦氛围。胡同两旁的墙壁上,不仅绘制着二十四孝的传统文化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展示了一些当地的方言和民俗文化,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曲阜的地域文化特色。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正在讲授二十四孝故事 朱梦欣供图
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仁义胡同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了教育子孙后代的生动教材。每逢节假日,家长们都会带着孩子来到这里,讲述仁义胡同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学会宽容、礼让,珍惜亲情和邻里关系。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使得仁爱和礼让的美德在社区中得以代代传承,成为了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仁义胡同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它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应当传承和弘扬仁爱和礼让的传统美德,以宽容和友善的心对待他人,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万成公:传统美食的文化记忆
走出仁义胡同,我们来到了万成公点心铺子。万成公,作为曲阜最好的点心铺子,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蕾记忆,是当地传统美食文化的代表。走进万成公,一股浓郁的糕点香气扑面而来。店内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点心,有传统的桃酥、月饼、绿豆糕,也有创新的特色点心。这些点心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口感细腻,香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社区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万城公的历史和特色点心。据介绍,万成公点心铺子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一直秉承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配方,选用优质的食材,精心制作每一款点心。其制作工艺独特,从原料的筛选、调配到烘焙的火候掌握,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正是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对品质的追求,使得万城公的点心在当地享有盛誉,成为了人们走亲访友、馈赠礼品的首选。
在品尝点心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美食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每一款点心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曲阜的历史、民俗和人们的情感记忆。桃酥,口感酥脆,香甜可口,是当地老人和孩子都喜爱的传统点心,它见证了曲阜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岁月变迁。
万成公点心铺子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美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更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重视传统美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传统美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介绍万城公 朱梦欣供图
书法墨香:传统文化的艺术传承
最后,我们来到了龙虎社区工作中心。一进入房间,一幅幅精美的毛笔字作品映入眼帘,这些作品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展现了社区居民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书法创作室。室内摆放着各种书法用具,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着的书法作品,既有古代经典诗词的临摹,也有社区居民自创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风格各异。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社区非常重视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定期组织书法爱好者开展毛笔字的联练习,同时,每年过年的春联和福字也是由社区居民自己写的。
随后,实践队员们也亲自体验了毛笔字的书写。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握笔姿势、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和书法的布局技巧。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联系毛笔字 朱梦欣供图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书写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书写毛笔字,可以培养人的耐心、专注力和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龙虎社区,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通过举办各类书法活动,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激发了居民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书法也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传承与发展:龙虎社区文化的未来展望
通过这次在龙虎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社区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社区中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颜庙的儒家文化、仁义胡同的仁爱礼让、万城公的传统美食文化以及社区工作中心的书法艺术,构成了龙虎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是社区居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仍需要继续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1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