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安庆市望江县,文化活动室传来朗朗读书声。7名本地返乡大学生组成的"青禾助学团",正在为村里32名中小学生进行暑期课业辅导。这群年轻人用寒假时间,为家乡孩子们开设了语数外补习班,并穿插美术、音乐等素质课程。 教室里摆着村委会协调来的六张长条桌,小黑板上还留着昨天英语课教的"季节歌"板书。负责数学辅导的李杨明挨个检查作业本,发现五年级小李同学的分数运算题错了大半,便搬来凳子坐在孩子身边:"我们先从通分开始,你看这两个分母......" 靠窗的"美术角"堆着志愿者们自费购买的蜡笔和素描纸。李杨明正在教孩子们画静物,10岁的小张盯着桌上的搪瓷杯和野花束,迟迟不敢下笔。"先观察光影方向,画歪了也没关系。"李杨明把自己的画纸对折,"我们各画半张,拼起来就是合作作品。"渐渐地,孩子们的作品贴满了半面墙,虽然笔触稚嫩,但每幅画都认真标注着姓名日期。 下午三点,李杨明带着孩子们玩单词接龙,输的人要唱英文儿歌。原本害羞的留守儿童小刘,在同学们鼓励下唱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得到三颗志愿者准备的星星贴纸奖励。 教学日志本里记录着每日课程:周一作文辅导,周二数学专项,周三美术手工......志愿者们每晚集体备课,针对不同年级准备分层练习。在给三年级设计的数学课上,他们用村里小卖部的价目表设计应用题;英语课则结合农活场景,教"plough""harvest"等实用词汇。 除了日常教学,志愿者们还组织了特别活动。志愿者在村广场办垃圾分类小课堂,志愿者们用废纸箱制作分类垃圾桶,教孩子们辨认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 "大学生们连水都没收过我们一瓶。"村民指着女儿的字帖说,"娃现在每天主动练半小时字。" 助学团的日常生活也充满温情。墙角的塑料箱里码着备课资料——给低年级准备的田字格本、给初中生整理的古诗词考点。教学日志里记着每个孩子的特殊情况:周三下午张晓要帮爷爷晒药材、周五早上王丽丽得先喂完鸡才能来上课。留守儿童在这里说出了"想妈妈"的心事,也有人鼓起勇气问了不敢在课堂提的物理问题。 大学生团队坦言:"我们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就是想让村里娃知道,遇到学习困难时,有人愿意停下来等等他们。" 暮色中的村口,七道身影拖着行李箱走向公交站。文化室的黑板上留着未擦的课程表,写着"新学期预习"。晨光穿过老式玻璃窗,照亮了黑板角落未擦净的粉笔字:慢慢来,比较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2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