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文化之美 点亮童年之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陈雨涵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28日电(通讯员陈雨涵)

导语:岁暮天寒,数九寒天。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与文化认同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志愿者于2025组织南京梅园社区开展以“非遗润童心,巧手传匠心”为主题的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干花制作”“非遗簪花体验”“创意灯笼手作”三大课程模块,将自然美育与传统技艺深度融合,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次活动特邀各位志愿者,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共同参与,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为幼儿打造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文化启蒙之旅。

正文:

第一章:指尖拾秋——干花制作课程中的自然美育

活动伊始,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走进社区的“自然工坊”。木桌上整齐摆放着玫瑰、雏菊、尤加利叶等新鲜花材,以及压花板、干燥剂、麻绳等工具。吴思穆以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植物生长的奥秘:“每一片花瓣都是大自然的礼物,即使花朵凋谢,我们也能用双手留住它的美丽。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戴上小围裙,化身”自然收藏家“。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花瓣铺在吸水纸上,用木制压花器固定,或用干燥剂覆盖花材。过程中,志愿者引导幼儿观察花瓣颜色随水分蒸发产生的渐变效果,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触感与气味的变化。”我的小花变薄了,像蝴蝶的翅膀!“托班学生乐乐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

课程尾声,孩子们将干燥完成的花材粘贴在牛皮纸卡上,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干花书签。这些作品将被悬挂于教室的”四季之窗“,成为记录季节更迭的视觉档案。”干花制作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与耐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吴思穆如是说。

第二章:鬓间生辉——非遗簪花技艺的文化启蒙

活动的第二站由ppt带孩子们来到充满古韵的”文化传承馆“。当簪花技艺省级传承人李女士头戴传统”四季花簪“亮相课件时,孩子们瞬间被发间颤动的绒花所吸引。”这朵牡丹是用蚕丝一点点捻成的,从选料、染色到成型需要整整三十道工序。“卢悦手持百年历史的檀木花模,向孩子们展示非遗技艺的精妙。

在互动体验区,托班幼儿在志愿者协助下尝试制作简易版缠花。他们用彩线缠绕铜丝,将米珠点缀于花瓣尖端,虽然手法稚嫩,但专注的眼神中透露出对传统工艺的好奇与敬畏。五岁的朵朵捧着自己制作的桃花发夹说:”我要把它送给妈妈,让她变成古代公主!“

更令人动容的是文化传承环节。卢悦为每个孩子佩戴象征吉祥的”如意小花簪“,并讲述簪花习俗背后的故事:”古代小朋友在春节、端午这些节日都会戴花,就像你们现在过生日要戴皇冠一样。“通过将非遗技艺与儿童生活经验相联结,抽象的文化概念化作可触摸的记忆,悄然播撒下文化认同的种子。

第三章:灯火相传——创意灯笼中的美学创想

午后阳光斜照进美术教室,灯笼制作课程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拉开帷幕。崔淼淼通过投影展示从汉代绢灯到现代艺术灯饰的演变史,当清代”走马灯“的旋转影像出现时,教室里响起阵阵惊叹。”原来古人早就发明了会动的灯笼!“托班幼儿轩轩的发现引发热烈讨论。

实践环节采用”传统骨架+现代创意“的教学模式。孩子们先用竹篾搭建六角形灯架,这个过程需要同伴协作完成框架固定。接着,他们在半透明的宣纸上进行自由创作:有的用蔬菜拓印出斑斓肌理,有的粘贴干花打造立体效果,还有的用手指画描绘星空图案。崔淼淼特别引入环保理念,鼓励使用落叶、碎布等材料装饰灯面。

当拉上窗帘,关上灯光,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孩子们提着自己制作的灯笼在教室里探索,暖黄色的光晕透过形态各异的灯面,在地上投射出梦幻的光影。”亮灯仪式“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亲手创造光明的成就感,更通过沉浸式场景深化了对”团圆“”祈福“等传统文化意象的理解。

第四章:教育深耕——社会实践活动的多维价值

本次系列课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干花制作培养幼儿的自然感知力,簪花技艺传承唤醒文化基因,灯笼创作则融合了工程思维与艺术表达。家长代表刘女士在活动反馈中写道:”孩子回家后主动要求把凋谢的鲜花做成标本,这种对美的珍视让我们既惊喜又感动。“

吴禾在总结致辞中强调:”幼儿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搭建文化传承的桥梁。当孩子们的手指触碰传统技艺的温度,文化的血脉便在他们心中流动。“据悉学生作品都各自保存,让孩子们自己推广,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教育成果反哺文化传承。

结语:在这场跨越古今的美学之旅中,梅园社区寒托班幼儿用稚嫩双手演绎着文化传承的当代叙事。干花的永恒、簪花的精致、灯笼的温暖,这些文化符号通过儿童视角被重新诠释,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无限可能。当非遗技艺在孩童指尖焕发新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表达。

后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将传统文化带入幼儿课堂,孩子们在其中领会文化精髓,品味文化内涵,这次经验将为共同探讨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路径,孩子们也将在文化的孕育下增长见识,茁壮成长。

(通讯员陈雨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2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商河鼓子秧歌:舞动乡村振兴新活力

商河鼓子秧歌:舞动乡村振兴新活力在探寻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中,民俗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觑。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一系列以…… 温朋辉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商河鼓子秧歌: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独特力量。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山东商河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 温朋辉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观商河鼓子秧歌,探乡村文化振兴路

“社火喧天映碧穹,秧歌曼舞韵无穷。”在文化探寻与社会实践的旅程中,商河鼓子秧歌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入商河,围绕鼓子秧歌展开调研,试…… 温朋辉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看济南鼓子秧歌,传千年不息精神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宏大命题下,民间艺术始终占据着独特而关键的位置。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是历史长河中民众智慧与情感的结晶。2025年新春,我有幸参与济南鼓子秧歌的观赏实践,这…… 张欣凌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胶东非遗馆实践:触摸历史温度,守护文化火种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熠熠生辉的明珠,承载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记忆。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好奇,我踏入了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 刘颜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胶东非遗文化博物馆之旅:唤醒文化自信的力量

在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非遗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空间。通过这次实践,我对胶…… 刘颜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之魂,共续文化血脉

为进一步挖掘日照市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2025年2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走进了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这个被誉为“非…… 张硕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千古名胶:传承千年智慧,守护生命之美

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中,阿胶制作技艺犹如一颗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项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对生命智慧的深刻理解与完美诠释。从《神农…… 纪新宇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电气院顺利开展“春风送暖,志愿同行”志愿者服务活动

【苏州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25年,4月讯】(通讯人:杨浩洋)4月21日——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电气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

湖南师范大学2023级经济学班开展青马小组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3经济学班青马学员小组围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

公管院正新传媒企划部开展4月部门例会

公管院正新传媒企划部开展4月部门例会(通讯员彭博雅祖若汐胡桂焱)为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提升各位干事工作积极性,4月18号星…

助力社区促和谐,公管学子显担当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的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

聊大学子举办“方寸筑巢,猫影栖窗”猫屋收集活动

聊大学子举办“方寸筑巢,猫影栖窗”猫屋收集活动以温柔善待生灵,用行动守护自然;用善意呵护万物,以真诚关爱动物。为践行…

最新发布

从餐桌到课堂,从健康教育到中国梦 ——健康中国背景下食品安全理念融入健康教育的新路径研
【摘要】“健康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概念,其定义主要围绕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旨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框…
西农学子漳州正兴行
2025年1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心组织的宣讲团走进福建省漳州市正兴学校,开展了一场旨在增强校际联系、提升学校知名度并吸引优质生源的招生宣讲活动。活动前,宣讲团与漳州正兴学校进行了充分沟通,校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子贵州之行,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乡村教育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一环。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几位大学生,带着对乡村孩子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奔赴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乡村教育实践活…
探寻芜湖文化传承
探寻芜湖文化传承一.实践背景芜湖,古称“鸠兹”,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的美誉,是一座饱含徽文化灵秀之气的美丽江城。本次社会实践聚焦于芜湖的文化传承,旨在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
调研:视野的飞跃与实践的落地
调研,是一场开拓的历程,既是领域的开拓,更是视野的开拓。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学校和社会连结了起来,学生不再是脱离社会的个体,而与社区、企业等多个社会组织融合在了一起。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食…
电气学子返家乡:探寻宣纸文化,发扬文化传承
一、前言宣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卓越的品质享誉世界。为了更好地了解宣纸的制作过程、传承现状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我们一行大学生于2025年1月前往安徽省宣城市,开展了为期…
风筝馆中悟非遗 青春路上续华章
风筝馆中悟非遗青春路上续华章(通讯员王子仲)1月22日,来自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脉相承,古韵新生”社会实践团队的4名大学生走进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开启“守护非遗风筝,弘扬传统文化”实践之旅。踏入…
桑榆未晚,桃李初绽——社区绘就老幼和谐画卷
2025年2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心光社区行,暖烛关怀递”实践队员们深入当地社区,秉持着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宗旨,精心组织社区老人和儿童参与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安全意识的,主题为桑榆未晚,桃…
骆岗革故展新象,合肥溯源启盛章 ——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团队赴安徽合肥骆岗公园开展实地调研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标准。为进一步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探寻合肥市十年发展的斐然成绩,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安徽财经大学董婧妍、王静雯…
历史映匠心,科技赋新篇——大学生探秘潍坊风筝博物馆体验非遗传承
(通讯员王子仲)1月22日,来自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脉相承,古韵新生”社会实践团队的4名大学生走进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参观风筝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