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寒假拿到机动车驾驶证后,我怀着对基层生活的好奇与想要锻炼自身能力的渴望,我投身到农村交通指挥官的基层社会实践活动中。这段经历如同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农村交通的真实模样,也让我在磨砺中不断成长,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深刻的感悟。
此次实践,我负责的是 欢墩的日常交通指挥工作。这个村子处在几条重要乡道包括班庄,孙净村、东方红以及省道的交汇处。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数量大幅增加。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里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道路狭窄且缺乏必要的拓宽规划,交通标识残缺不全,更没有规范的停车区域。每天清晨和傍晚的出行高峰期,村子里的主干道就成了 “停车场”,喇叭声此起彼伏,交通秩序混乱不堪。
我的工作从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就开始了。在村口的主要路口,我身着反光背心,手持指挥棒,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当车辆拥堵时,我需要迅速判断车辆的行进方向,合理安排车辆依次通过,确保道路畅通。纠正违规行为也是我的重要职责,面对乱停乱放的车辆,我会礼貌地上前劝阻,告知车主规范停车的重要性;对于闯红灯的村民,我会耐心地讲解交通规则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然而,实践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出行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部分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交通规则置若罔闻。有一次,一位大爷为了少走几步路,直接将电动三轮车停在了路中间,导致后面的车辆排起了长队。我上前劝说,大爷却一脸不悦,认为我是在故意为难他,还嘟囔着 “在自己家门口停车,碍着谁了”。我耐着性子,向大爷解释乱停乱放不仅会造成交通堵塞,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大爷才不情愿地将车挪走。
除了村民意识问题,复杂的道路条件也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村子里的道路大多是多年前修建的,狭窄且弯弯曲曲,有些路口甚至没有基本的指示标志。在一些丁字路口,车辆交汇时常常互不相让,导致严重堵塞。记得有一次,两辆相向而行的货车在一个狭窄的路口相遇,由于双方都想尽快通过,互不相让,很快就造成了长达几十米的车龙。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安抚司机的情绪,一边指挥其中一辆货车倒车至较宽的路段,让另一辆货车先行通过,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才成功疏通了道路。
面对这些难题,我积极想办法解决。为了提高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制作了精美的交通安全宣传海报,张贴在村子的宣传栏、超市、学校等显眼位置。同时,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在村里的广场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播放交通事故警示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村民普及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为了让宣传更接地气,我们还将交通安全知识编成了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深受村民喜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对我的工作也更加理解和支持。
针对道路条件复杂的问题,我和村委会成员一起对村子里的道路进行了全面排查,在一些关键路口设置了简易的交通标识和减速带。同时,我们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资金支持,对部分狭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在日常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交警的指挥手势和疏导技巧,提高自己应对复杂交通状况的能力。
通过这次基层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作为一名交通指挥官,不仅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在指挥交通的每一个瞬间,我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个手势、每一句话都关系到道路的畅通和村民的安全。同时,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在与其他志愿者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村子的交通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基层社会的深入理解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小小的努力,都有可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基层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交通秩序也会更加井然有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