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工大学子返家乡:文化长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华彩乐章
为积极弘扬家乡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寒假期间,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的六名学生组成了实践团队,分成两个小队在各自家乡展开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文化宣传活 动。
六尺巷在安徽桐城,因清代张英家人礼让成名。
图为六尺巷巷口。队员李畅伟 供图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考察、访谈和资料收集,了解六尺巷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探究其在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与实际应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增强社会成员道德修养。我们前往桐城市六尺巷实地参观。六尺巷长约百米,宽两米,石板路蜿蜒,古朴徽派建筑林立,巷口石碑刻有 “六尺巷” 及张英诗作,实地考察让我们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为六尺巷中标语。队员徐嘉埼 供图
期间,我们还采访了当地居民。居民认为六尺巷故事家喻户晓,是教育子女谦和礼让的好教材。同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进一步了解六尺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其故事最早见于姚鼐《尺 五堂诗集》,后被广泛传播,成为礼让精神典范。
与此同时,另一小队来到砀山古城——这座坐落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的历史名城,犹如一颗 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上,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图为队员在砀山古城。队员王志成 供图
在实践开始前,我们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确定了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和目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为了更好地了解砀山古城的基本情况,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地方志等。同时,我们还精心准备了调研问卷、宣传资料以及所需的设备,如相机、录音笔 等。 我们团队成员深入砀山古城,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我们走访了许多古建筑,每到一处,都仔细聆听导游的讲解,认真观察建筑的构造和装饰,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我们还采访了许多当地的居民,他们有的年事已高,对古城的过去有着深刻的记忆。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和文化习俗。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那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让我们对砀山古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调研过 程中,我们还发放了问卷,收集了众多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图为队员在砀山。队员张同兴 供图
通过开展本次家乡文化宣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入探究了家乡文化特色,对家乡的历史文化、独特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财富,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文化的根基。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根源,要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除此之外,我们也认识到,文化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组织、学校、个人等各方面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团队将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文化保护实践,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队长:汪笑阳 队员:徐嘉琦、王志成、华宝康、张同兴、李畅伟 指导老师:从婉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