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成为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关键一环。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风展红旗如画实践队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在济南市归德街道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普及活动以及街道清扫志愿活动。这段经历,这段经历如同一场特殊的成长洗礼,让我对环保事业、乡村发展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感悟。
最初决定参与这次社会实践,是源于内心对环保事业的那份热忱。在城市中,垃圾分类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但我深知,广袤的乡村在环保理念和行动上,与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渴望能为乡村环境改善出一份力,让乡村也能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而且,我明白社会实践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绝佳机会,能让我走出校园的象牙塔,真切地感受社会、了解民生。
在实践活动的前期的双线调查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全面了解民情对于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只有精准地把握村民的需求,才能让宣传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为实践队员将设计的宣传材料张贴于垃圾房侧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磊 供图
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互动问答
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顶点,村民们踊跃回答问题,每一次正确的回答都让我看到了希望。通过这个环节,我不仅看到村民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逐步提高,也感受到他们对环保事业的支持和热情。宣传活动结束后的街道清扫活动,更让我切实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街道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干净整洁,垃圾被正确分类投放,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图为实践队员为村民开展垃圾分类普及课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磊 供图
走进乡村,与村民们深入交流,我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也看到了乡村在环保方面面临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为乡村环保事业贡献力量。这种责任感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动力。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如何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关注乡村环保,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环保问题,更是乡村文明进步的体现。一个能够做好垃圾分类的乡村,必然有着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村民较高的环保意识。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民的环保素养,这有助于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乡村垃圾分类面临的诸多困难。部分村民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推广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没有覆盖到每一位村民。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村民共同努力来解决。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村民自身也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回顾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宣传活动,更是一次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的宝贵经历。我深知自己所做的只是乡村环保事业中的一小步。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意义,每一次努力都可能带来微小却积极的改变。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汇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垃圾分类的理念会像星星之火,在乡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形成燎原之势,点亮乡村振兴的绿色明灯,让每一个乡村都成为绿水青山间的美丽家园。(通讯员 董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