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为探寻博物馆在传承区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感悟齐鲁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历史内涵,儒风摆渡人实践队走进了山东博物馆,感受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参观前后,实践队员们立足博物馆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探索齐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提升文化自信、讲好山东故事贡献青春力量。
问卷调查: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
为全面了解公众对山东博物馆的关注程度,实践队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问卷涵盖参观人群构成、参观目的、文化收获、对博物馆展览形式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数据显示,参观山东博物馆的游客中,学生与中青年群体占比较高。这一结果表明,博物馆在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年轻一代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了齐鲁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豪感。对于山东博物馆在展览形式上的创新,77%的受访者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沉浸式展览、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式的认可度最高。问卷还显示,参观者对山东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评价较高,尤其是结合博物馆藏品特色设计的文创产品如冰箱贴、盲盒等,深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这为文化领域与市场结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博物馆展品。
参观博物馆:品读历史故事
实践队员以山东博物馆为调研对象,通过深入参观学习,全面了解博物馆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创新实践,感受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山东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展陈方式将齐鲁文化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质清晰呈现。在“海岱日新”专题展厅中,实践队员领略了从后李文化到沂蒙精神千年来的齐鲁文化更迭。蛋壳黑陶杯、鲁国大玉璧、亚醜钺等一件件文物历经千年来到了人们眼前,让实践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齐鲁大地的辉煌成就。
山东博物馆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通过VR导览、虚拟文物复原等创新形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馆内的沉浸式体验区,通过场景复原和互动设施,重现了齐鲁大地的真实生活场景,使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播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图为博物馆展品展示图。
深度访谈:倾听讲述者的声音
为了进一步挖掘山东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实践经验,调研团还深度采访了山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他们从展览策划、公众教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多方面,详细讲述了博物馆是如何讲好齐鲁文化的故事的。
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通过创新展览形式、开展社教活动,我们希望让齐鲁文化活起来”。近年来山东博物馆也在不断尝试通过多元化传播手段,让博物馆从“静态的展示场所”变为“动态的文化课堂”。而一些馆内的志愿者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讲解活动为向大众宣传山东博物馆、宣传齐鲁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采访,实践队员了解到山东博物馆近年来在“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功实践,这为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也利于博物馆从文物数字化保护、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文化IP等领域入手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调研使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博物馆在传播区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山东博物馆通过创新展览形式、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及教育活动推广,不仅肩负起了保护和弘扬齐鲁文化的重要使命,也践行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此外,实践队员们也在本次参观中感悟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树立了他们对中华文化更加坚定的自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将继续通过学习与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倾听工作人员讲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4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