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承脉古韵,传艺新光”实践队的队员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好奇,走进了即墨古城,开启了一场与非遗榼子的邂逅之旅。
队员们走近榼子传承人王师傅的家中,一件件精美的榼子陈列其中,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寓意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有象征五谷丰登的“鱼跃龙门”,还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十二生肖”……每一件榼子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与心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非遗传承人王师傅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榼子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榼子,又称“饽饽榼子”,是一种用于制作面食的木质模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即墨榼子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师傅现场演示了榼子的制作过程。只见他手握刻刀,在木板上熟练地游走,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图案便跃然眼前。我们惊叹于匠人们精湛的技艺,更被他们坚守传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感动。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还亲身体验了榼子的使用。在王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将和好的面团放入榼子中,轻轻按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面食便成型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惊叹模具的精美与形象
此次参观活动,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即墨榼子这一古老技艺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