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青年文化自信,2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承脉古韵,传艺新光”社会实践队走进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基地,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探寻非遗文化背后的匠心故事。
步入古朴的剪纸工坊,满墙的剪纸作品瞬间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灵动活泼的“百子贺春”、气势恢宏的“龙凤呈祥”、细腻传神的“二十四节气”……方寸红纸在光影映衬下,勾勒出千年文化的脉络。传承人江老师介绍,当地剪纸以“线条流畅、构图精巧、寓意吉祥”著称,融合南北剪纸风格,既有北方粗犷豪迈的刀工,又兼具南方细腻婉约的纹样,承载着祈福纳祥、装点生活的民间智慧。
活动中,剪纸传承人江老师手持特制刻刀,边演示边讲解:“剪纸讲究‘三分剪、七分刻’,下刀要稳,走刀要匀,心静才能出好活儿。”队员们屏息凝神,看着一张普通红纸在她手中化作“花开富贵”的立体窗花,纷纷惊叹于传统技艺的精妙。
然而机械剪纸的兴起对传统剪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现代剪纸科技的冲击江老师坦言:“机械剪纸虽效率高,但手工剪纸的温度无可替代。我们正尝试将剪纸与文创、数字艺术结合,让老手艺走进新生活。”通过短视频记录创作过程、开发剪纸体验课程、设计国潮文创产品……传统与现代的思维碰撞中,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愈发清晰。
这次实践让队员们触摸到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使队员们更加认识到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态传承的生命体。青年学子应成为文化传承的‘火种’,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让古老技艺绽放时代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4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