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贵州2月5日电(通讯员 戴静)在现代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借助各大媒体平台,深入乡土,走近“非遗”,沉浸式领略我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神韵。以其实际行动,有序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不断强化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切实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落到实处,助力新时代广大青年筑牢文化自信根基,成为文化自信的忠实践行者和有力传播者。2025年1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实践团队走进位于贵州贵阳甲秀楼旁的“瑞银鸟”苗族银饰品牌店,开启以 “赏苗银奇巧,品民族底蕴”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展现出强大的包容性与凝聚力。贵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多元且绚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此交相辉映,为这片土地赋予了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苗族银饰文化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民族情感。
为深入了解苗族银饰文化,实践团队策划并开展街头采访,从普通民众的角度了解到苗银饰品深受大众喜爱的情况;同时,与银饰相关从业人员深入交流,真切体会到苗银制作技艺从设计构思到捶打成型,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繁复与精细。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对苗族银饰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传播,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更多人关注、热爱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探寻苗银文化脉络
在街头采访中,记者围绕“请问您此前是否有接触到有关贵州苗银的信息?”“若您接触过贵州苗银,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取相关信息的呢?初次接触时,您有怎样的直观感受?”等基础性问题展开提问。众多受访者表示,了解苗族银饰文化的原因主要是本身为苗族,或是贵州少数民族中苗族人口占比较大,其文化服饰影响力强,且苗银精美,是苗族饰品的典型代表。且近年来,贵州文旅在网络上走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贵州黔东南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凯里市的苗族文化尤为知名,在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常见佩戴苗族银饰、身着苗服的游客与本地人,还能品尝到飘香扑鼻的苗族美食,感受贵州苗族的热情。
(图为“瑞银鸟”展示陈列品。通讯员·谢晓晓摄)
在参观“瑞银鸟”苗族银饰品牌店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有幸目睹了“繁花似锦花瓶”和“飞天酒具”这两款极具代表性的苗族银饰手工艺品。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成员们打破了以往对苗族银饰仅用于穿戴的固有认知,惊喜地发现苗族银饰已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日常用品和观赏性物件。
(图为“瑞银鸟”展示陈列品。通讯员·曾雨昕摄)
通过店员的详细讲解,成员们了解到苗族银饰制作工序的繁杂与精细。从绘图到雕刻、成型,约有30道工序,涵盖铸炼、吹烧、锻打、拉丝、焊接、编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环节。其中,拉丝工艺堪称苗族银饰制作的精髓,将银条反复抽拉变细,直至成为细如发丝的银丝,充分展现了苗族银饰制作的精湛技艺。成员们纷纷表示,每一件银饰都凝聚着苗族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苗族银饰是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工作人员的介绍讲解下,实践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苗族文化中银饰图案的丰富内涵。店员向实践团队成员详细解读了各种图案的寓意:女儿出嫁时,父母为其打造的含凤凰图案的银饰,寓意百鸟朝凤,象征着吉祥、幸福和美满;蝴蝶图案象征着苗族祖先姜央的诞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与缅怀;花草图案则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尾绣创新传承
领略苗族银饰魅力后,实践团队成员被店内陈列的贵州马尾绣绣品吸引。马尾绣是黔南怎雷寨水族妇女传承的古老手工技艺,被誉为 “刺绣中的活化石”。马尾绣以马尾为主要材料,盘绣出独特纹理和立体感,图案丰富,饱含水族人民智慧情感。绣品上的图案有寓意吉祥的水族图腾、生动形象的动植物等,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水族人民的智慧。同时,团队了解到,店内的陈列品在传统刺绣技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良,实现了在皮革上刺绣,并推出特色产品,如手提包,将绣品技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这些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使马尾绣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成员们对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表示赞赏,认为这有助于马尾绣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图为“瑞银鸟”展示陈列品。通讯员·曾雨昕摄)
聆听苗银传承之声
实践过程中,团队有幸采访到店内工作人员。她热情地分享了自己与苗族银饰的故事。她表示,在贵州上大学期间,通过校园平台了解到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她如今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她还称,在了解和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苗族银饰因其美观性和深刻寓意尤其吸引人。这促使她毕业后坚定了从事相关行业的决心,一方面是想更近距离地接触苗族银饰文化,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自身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采访时照片。通讯员·曾雨昕摄)
此次贵州之行,实践团队成员提供了深入认识非遗文化的契机,此次贵州之行,让他们真切领略到苗族银饰和马尾绣所承载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实践团队开展的街头采访、与银饰制作人员的深度交流以及相关宣传推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增强了大众对苗族银饰文化、苗族文化以及贵州多元文化的认知,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青年力量。随着后续实践成果的进一步传播,预计将吸引更多人关注贵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助力非遗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实践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寒假社会实践团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5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