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杏花,忆传承,新春佳节再崭新光
中国大学生网报池州2月5日电(通讯员杨旭) 2025年2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团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其更好的传承,来到了安徽池州的杏花村,开展“赏杏花,忆传承”的文化传承活动,学习并进一步了解杏花村文化,体会杏花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使得池州杏花村享誉天下。据史料记载,古时杏花村是池州市城西一个杏树遍野的美丽村落,村子里酒垆如肆,前店后坊,沽酒者如织,一片热闹繁荣景象。唐会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时任池州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杏花村,在黄公垆畅饮美酒后,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诗。并于清代贵池县(今贵池区)人郎遂所写的《贵池县杏花村志》 而后《广舆记》、 《江南通志》等书有所收录,而贵池杏花村明代时就由曾出任池州的顾元镜所建。
当天中午,社会实践团便来到了杏花村门前,期待着杏花村在新春佳节为游客们准备的文化盛宴,队员们伴着热烈的人群和道路上那一缸缸镌写着那一首首为人们所铭记的诗的酒缸进入杏花村,这是走向杏花村的道路,这也是铺满星辉的传承之路。
图为社会实践团来到杏花村图片 通讯员杨旭供图
图为杏花村酒缸图片 通讯员杨旭供图
在杏花村中,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先后参观了“白浦荷风”、“湖山堂”、“十里杏花“等众多杏花村中著名的景点,在这里无不感受到对田园的向往、美景的追求以及对和平、宁静的期望。这些思想穿越古今,弥漫于空气之中,使两个相跨千年的人,站在相同的位置,怀着同样的期许,这或许就是传承的样子。游玩期间,导游细致的向人们介绍着杏花村的历史,游客也认真听着讲解,在一路欢乐的游玩中,人人都成了传承的火种。
图为“白浦荷风”图片 通讯员杨旭供图
图为“湖山堂”图片 通讯员杨旭供图
图为“十里杏花”图片 通讯员杨旭供图
图为杏花村庆新春图片 通讯员杨旭供图
新年庆新春,传承亦新生。此次的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深刻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在文化传承的未来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那浓墨重彩的一笔,续写文化传承的辉煌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6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