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循声觅道 赓续文脉社会实践队队员刘小涵于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正逢立春,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开展迎春活动,邀请参观者免费感受古乐的魅力,在莱夷文化中赓续礼乐薪火。
“技艺传千年,手造续华章。”实践队员刘小涵踏入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首先可以见到身着戏服的国潮人偶。此展品为戏曲人物造型,其戏服绣工细腻,彰显传统工艺的高超水准,头饰繁复华美,体现角色身份特征。这不仅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是莱夷文化的生动载体,见证了当地往昔的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从服饰纹理到人物姿态,皆蕴含深厚历史底蕴,反映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件展品承载着文化自信,以实物形式呈现莱夷文化的价值,让参观者得以触摸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在传承与弘扬中,激励人们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后,实践队员参观博物馆内的展品,有琉璃咯嘣、尺八、鼓、琴、笛等乐器。每逢佳节,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都会组织节目展演,实践队员得以在立春佳节与文物的相遇中开启传统文化之旅。此外,据悉,二十余年前,高连堂对发端于大沽河畔的刘门古乐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并在政府支持下系统性挖掘整理,组建莱夷古乐社,创编古乐曲,让这一古老音乐文化焕发生机。
最后,实践队员刘小涵来到博物馆的二楼参观莱夷手工制品,这里展示着莱西木偶、莱西面塑、平度泥塑、山东花饽饽等莱夷一带风俗文化的载体。刘小涵表示,这不仅是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制品,更是莱夷文化的“活化石”,让古老文化走进现代生活,吸引更多人关注,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让人们在欣赏、触摸这些手工制品时,深刻体悟到莱夷文化的厚重底蕴,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感,成为推动地域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而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改变的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与形式,赓续的则是这背后的文化与故事。正如《手造颂》所说,“在时光的缝隙里,手造静默伫立,每一件作品,都是匠心独造的诗篇,木轮轻转,纺车低吟,织就布匹的纹理,在这里,每一件手作,都是历史的印记。让我们触摸匠心,感受传统,探索手造的奥秘!”
当节气与文物相遇,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历史风尘所掩盖的节日盛景和文化底蕴。本次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让莱夷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还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队员在深入了解后,能够对古老文化的内涵与特色有更直观的认识,自觉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展品介绍大多附有英文版本,且描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而曲阜师范大学循声觅道 赓续文脉社会实践队成员对展品的分享与传播,也有利于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6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