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厦门垃圾分类实地探访:成果与挑战并存

来源:法学院法学院 作者:绿韵分类先锋队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垃圾分类作为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举措,正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凭借其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先行探索与显著成效,成为了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典范。

为深入了解厦门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绿韵分类先锋”实践队成员展开了一场走访调查。此次调研旨在剖析厦门垃圾分类模式的成功经验,发现潜在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为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早在2017年,厦门就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颁布了全国首部全链条垃圾分类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并对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为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厦门还制定了20多项配套制度,包括《厦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等,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例如,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垃圾分类工作,商务、环保、建设等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规定了单位和个人在垃圾分类中的义务,对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实施相应处罚。

走进厦门的各个社区,智能化与人性化兼具的垃圾分类设施随处可见。在一些大型社区,智能垃圾分类屋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垃圾分类屋外观设计简洁大方,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屋内配备了先进的智能感应系统,居民只需靠近投放口,舱门便会自动打开,方便又卫生。

垃圾分类屋还设有不同的垃圾投放区域,分别对应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每个区域都有清晰的标识和说明。有的垃圾分类屋还配备了自动称重和积分系统,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后,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除了智能垃圾分类屋,社区内的分类垃圾桶也布局合理。在居民楼附近、小区道路旁,都能看到成组摆放的分类垃圾桶,它们颜色鲜艳,标识醒目,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在部分社区,垃圾桶还采用了密闭式设计,有效减少了异味散发和蚊虫滋生。

为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和习惯,我们与多位社区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表示认可和支持,认为这是一项有益于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好事。“现在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我们一家人平时都会注意把垃圾分好类再投放。”一位阿姨笑着说道。

然而,在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居民表示,虽然知道要进行垃圾分类,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一些特殊垃圾的分类仍存在困惑,如大骨头、榴莲壳等究竟属于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常常难以判断。还有居民反映,有时因为着急出门,会出现分类不仔细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居民们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们希望社区能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举办讲座、开展趣味活动等方式,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建议在垃圾桶旁设置更详细的分类指南,方便居民随时查阅。

在厦门的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垃圾桶的设置较为普遍。在商场内,垃圾桶分布在各个楼层的公共区域,标识清晰,方便顾客投放垃圾。然而,在观察中我们发现,仍存在部分顾客垃圾混投的现象。一些人没有仔细区分垃圾种类,随意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导致原本分类设置的垃圾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垃圾分类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公园内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垃圾桶,并且在周围张贴了醒目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尽管如此,由于公园游客众多,管理难度较大,垃圾分类执行情况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游客环保意识淡薄,对垃圾分类视而不见,垃圾乱扔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公园内的垃圾桶有时清理不及时,导致垃圾堆积,影响了公园的环境卫生和美观。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公共场所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垃圾混投等不文明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引导。居民分类意识仍有待提高。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随意投放垃圾的现象。一些居民虽然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但对于一些特殊垃圾的分类标准模糊不清,导致分类不准确。

游客管理难度较大。作为热门旅游城市,厦门每年接待大量游客,游客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对当地垃圾分类规定不熟悉,给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在一些旅游景区,垃圾混投、乱扔的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景区垃圾清理和分类的难度。

垃圾分类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成本较高。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对分类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使得设施的采购、安装、维护等方面的成本相应增加。部分分类设施损坏后未能及时修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使用和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环节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确保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的垃圾分类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如社区宣传、学校教育、媒体报道、公益广告等,广泛传播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针对游客,可以在景区入口、酒店、交通工具等场所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设置明显的垃圾分类标识和引导牌,提高游客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环保公益活动等,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厦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先行探索精神与显著成效,其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的智能化举措以及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方式,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展望未来,希望厦门能够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让垃圾分类成为城市文明的新名片。同时,也期待更多城市能够借鉴厦门的成功经验,积极投身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共同创造更加清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7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运动器材焕新颜,守护居民安全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区里的公共健身器材成为大家日常锻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清晨与傍晚,都能看到居民们在这里舒展身姿、锻炼身体。然而,由于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经…… Nnnni 盐城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坚守与传承:青年铁路人以时代之名书写答卷

2月6日,青轨新象团队成员占凌波踏足抚州东站,与一位拥有30余年铁路生涯的资深人士——唐国东展开深入对话。在这场跨越时代…

运动器材焕新颜,守护居民安全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区里的公共健身器材成为大家日常锻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清晨与傍晚,都能看到居民们在这…

大学生寒假返乡义务扫雪:温暖寒冬,服务社区

大学生寒假返乡义务扫雪:温暖寒冬,服务社区新春佳节前夕,怀宁县月山镇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这场降雪不仅给居民的日常生…

大学生寒假返乡劳动实践:服务家乡,温暖春节

大学生寒假返乡劳动实践:服务家乡,温暖春节新春佳节,怀宁县月山镇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守护者”。近日,21名返乡大学生志愿…

游菩萨承千年“福”文化 当代新生续古民俗文脉

闽西山区的褶皱里,坐落着清流县灵地镇马寨村。每年农历正月初六、初七,这个被群山环抱的村落都会上演一场跨越千年的神秘仪…

最新发布

传承非遗文化行动
2025年2月1日至2月3日,仰恩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遗风传韵”寒假实践队前往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漳州古城,开启了一段探寻非遗文化魅力的实践之旅。实践队员们先后参观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文庙、布袋木偶展览馆、…
上海寒冬砺技:机械学子阀门测量实践之旅
中国青年网上海2025年1月17日电(通讯员赵亮)在2025年1月13号到1月17号,上海舒洁净化空调机械有限公司迎来了一位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学院的大学生赵亮。利用寒假时间,该学生来到这里开展阀门测量的学习与实践…
深入芙蓉街探寻环保路
2025年2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绿韵分类先锋”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芙蓉街,针对街区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实践队旨在了解街区在环保措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为…
曲园学子三下乡:支部领办产业强,党建引领乡亲富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一种创新的农村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党支部凭借其强大的组织优势和引领作用,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
让青春在服务中绽放,让青年在实践中成长
中国青年网南平1月28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让天下无孤,关照孤寡儿童】
为了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月18日至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联合沂南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在山东省沂南县开展了手牵手冬令营活动。此次活动以关爱儿童为主…
返家乡青年志愿者:用“青春护乡”行动,为家乡环境添绿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2月5日电(通讯员林雪珍)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的号召,一群充满活力与爱心的大学生踏上了返家乡的路途,他们带着满满的…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祭先烈,承遗志,实践队碑前的红色传承
中国青年网巢湖1月21日电(通迅员王文旗徐易从婉露)寒风凛冽,却吹不灭心中炽热。在这个寒假,安徽工业大学的实践队怀着崇敬与沉重的心情,奔赴承载着沉痛记忆的温家套惨案纪念碑。他们身着整齐服装,列队静…
走进潍坊市博物馆 邂逅一场文博盛宴
走进潍坊市博物馆邂逅一场文博盛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春节期间,潍坊市博物馆持续释放文博活力,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展览、文化体验、非遗展示等…
阜阳博物馆:寻根颍淮·传承文脉
阜阳博物馆:寻根颍淮·传承文脉2025年寒假,一场以“寻根颍淮·传承文脉”为主题的返家乡文化实践活动在安徽阜阳展开。作为活动核心载体的阜阳市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创新的展陈方式,成为青年学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