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美食则是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让居民深入了解春节美食的文化内涵及背后的科学原理,2025年1月27日,在春节来临之际,曲阜师范大学“学思践行,步丈基层”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大兴社区走访居民家庭,与居民一同探讨春节美食的文化渊源,并同居民亲手包饺子,体验制作春节传统美食的乐趣。希望社区居民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从中收获关于科学和健康的知识。
春节美食文化溯源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深入村民家中,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春节美食文化科普。先从饺子的起源讲起,提到饺子最早被称为“娇耳”,相传由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最初用于治疗冻疮。到了唐宋时期,饺子逐渐成为春节的象征性食物,寓意“更岁交子”,象征着辞旧迎新、团圆美满。还介绍了其他春节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如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鱼象征“年年有余”,汤圆代表“团团圆圆”等。她强调,春节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图为实践队员为村民送上新春对联等
美食制作的生物学原理
在文化宣讲之后,队员从科学角度为村民们讲解了饺子制作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首先介绍了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和蛋白质,以及它们在和面、揉面过程中的变化。“面粉中的蛋白质遇水后会形成面筋网络,这是饺子皮韧性的来源。而淀粉在加热后会糊化,使饺子皮变得柔软透明。”接着,详细讲解了饺子馅料的科学搭配。以经典的猪肉白菜馅为例,分析了肉类蛋白质的变性过程以及蔬菜中纤维素的作用。他还特别提到,白菜中的水分在加热后会释放出来,与肉馅中的脂肪结合,形成鲜美的汤汁,这是饺子口感丰富的重要原因。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分享春节美食文化知识
邻里共聚,其乐融融
宣讲结束后,志愿者与居民们一起动手包饺子,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共同体验春节美食文化的魅力。首先准备好面团、馅料和工具,大家围坐在一起,揉面、擀皮,大家一边包饺子,一边交流心得,欢声笑语中传递着邻里之间的温暖与情谊。包好的饺子下锅煮熟后,大家围坐一桌,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感受着春节的温馨与喜悦。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们一起动手包饺子
本次活动不仅让村民们深入了解了春节美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科学原理,还通过动手实践增强了大家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活动结束后,许多村民表示,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希望今后能多举办类似的文化科普活动。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美食则是春节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通过此次活动,村民们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饺子,还收获了知识和友谊。文化溯源与科学探秘的结合,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8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