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品太和传统美食忆皖北烟火乡情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陈相丞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于在外求学的安徽学子来说,家乡永远是心底最温暖的港湾。每至假期,归心似箭,不仅是为了与家人团聚,更是为了寻觅那萦绕在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而太和,这座位于皖北大地的小城,其传统美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宛如一部独特的味觉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与家乡人的智慧。下面是安徽工业大学“寻味民俗,传承文化”的“返家乡”超绝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陈相丞,2025年2月6日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家乡,品尝太和传统美食的经历。

走在太和街头,熟悉的街巷、亲切的乡音便扑面而来,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美食的香气。第一站,自然是奔向那热气腾腾的太和板面摊。清晨的集市旁,一家板面店早已座无虚席。只见师傅熟练地揪下一块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摔打,面团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声音仿佛是一场独特的美食前奏。不多时,面条被拉得粗细均匀,宽窄适度,随着师傅的一个甩手动作,面条便“飞”入了滚烫的锅中。趁着煮面的间隙,师傅迅速在碗中放入秘制的底料,有浓郁的辣椒红油、醇厚的卤汁、鲜香的肉酱,再点缀上嫩绿的香菜和葱花。待面条煮熟捞出,浇上滚烫的汤汁,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太和板面就呈现在眼前。

图为制作完成的太和板面。陈相丞 供图

挑起一筷子面条,爽滑劲道,每一根都裹满了浓郁的汤汁,辣椒的香辣与肉酱的醇厚完美融合,刺激着味蕾,让人欲罢不能。那一口口热辣鲜香的板面,不仅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更唤醒了沉睡在心底的对家乡味道的眷恋。听着周围食客们满足的吸面声和此起彼伏的谈笑声,心中满是踏实与温暖,这就是家乡最质朴、最纯粹的烟火气息。

在太和,除了板面,羊肉汤也是必不可少的美食。漫步在冬日的街头,随处可见冒着热气的羊肉汤馆。走进一家老店,店内弥漫着羊肉汤独特的香气,让人瞬间垂涎欲滴。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熟练地从热气腾腾的大锅中盛出一碗羊肉汤,奶白色的汤汁中,鲜嫩的羊肉片和粉丝若隐若现,再撒上一把碧绿的香菜和葱花,滴上几滴香油,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端上了桌。

图为制作完成的太和羊肉汤。陈相丞 供图

轻轻抿上一口汤,浓郁醇厚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羊肉的鲜香、骨头的醇厚、香料的恰到好处,让人陶醉其中。羊肉鲜嫩爽滑,毫无膻味,搭配着软糯的粉丝,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感。据说,太和羊肉汤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时期,经过代代相传和不断改良,形成了如今独特的风味。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太和人冬日里的温暖慰藉,承载着家乡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太和的夜市热闹非凡。街边的小吃摊琳琅满目,各种美食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吸引着人们驻足品尝。此时,来一份香气四溢的太和烧饼,再配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油茶,便是一顿完美的夜宵。

太和烧饼的外形独特,呈圆形,表面洒满了芝麻,色泽金黄诱人。师傅将揉好的面团擀成薄片,涂上一层秘制的馅料,再撒上芝麻,放入特制的烤炉中烘烤。不一会儿,烧饼的香气便弥漫开来,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刚出炉的烧饼外酥里嫩,咬上一口,酥脆的外皮与软糯的内馅相得益彰,馅料的香味在口中散开,让人陶醉其中。

图为太和烧饼制作过程。 陈相丞 供图

搭配烧饼的油茶也是太和的特色美食之一。油茶是用面粉、花生、芝麻、杏仁等食材炒制而成,食用时用开水冲调,再加入适量的香油、辣椒油等调料。热气腾腾的油茶,口感醇厚,香气浓郁,既有面粉的麦香,又有花生、芝麻的醇香,喝上一口,全身都暖和起来。

在夜市的喧嚣中,品尝着这两样美食,感受着家乡夜晚的热闹与活力,心中满是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这些传统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家乡的符号,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

此次返家乡品太和传统美食之旅,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承载着家乡人的情感与记忆。它们是家乡的味道,是岁月的沉淀,更是连接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些传统美食都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最温暖、最珍贵的回忆 。

通讯员 陈相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9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民俗文化韵悠远,村民共盼传承路——广西师大实践团倾听村民心声共探非遗

(通讯员:王泽桂灵何文平徐欣宇)2025年1月9日,广西师范大学“桂影流韵,纸狮承辉”实践团来到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为探索纸塑狮头技艺在新时代的发展道路添砖加瓦…… 王泽桂灵 何文平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桂影流韵承古韵,纸狮焕彩迎新辉——广西师大实践团探秘大圩古镇纸塑狮头

为深入探索纸塑狮头对当地文化的作用,探究其在当下的保护、创新、发展状况,2025年1月9日至1月12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桂影流韵,纸狮承辉”实践团前往桂林市灵川县大圩…… 王泽桂灵 何文平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执手非遗梦,传承担在肩

为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助力非遗传承。2025年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手非遗梦,烟火人…

民俗文化韵悠远,村民共盼传承路——广西师大实践团倾听村民心声共探非遗

(通讯员:王泽桂灵何文平徐欣宇)2025年1月9日,广西师范大学“桂影流韵,纸狮承辉”实践团来到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与当地村…

曲阜师范大学:追溯碧沙岗红色记忆,挖掘新时代精神富矿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记忆,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碧沙岗,这座位于中原大地的红色文化基地,不仅是一…

从灶台到心间,米豆饽饽的烟火传承

在传统文化逐渐被快餐文化冲击的今天,重拾传统美食技艺,传承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为探寻传统美食魅力、传承民俗…

解锁鲁博密码,传播文化精髓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的当下,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脊梁,赓续中华文脉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庄严使命。《关于实施中华优…

最新发布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学子进博物馆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学子进博物馆:传承剪纸艺术,弘扬非遗文化为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手工艺走近大众,8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非遗传承实践队“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小队”分队走进南京市博物馆,…
红色场馆传薪火,沂蒙精神耀鹰潭
红色场馆传薪火,沂蒙精神耀鹰潭【图文:刘晨曦审核:刘晨曦赵杨慧】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2025年2月5日,鹰潭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发扬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
破解非遗密码,触摸年俗温度——走进春节,发现非遗
大学生网报2月7日电(通讯员郭学静)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在2025年的“非遗年”,全国各地以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迎接新春,展现出非遗文化与社会生活相得益…
寒假之行,科普之翼
寒假之行,科普之翼今年寒假,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带着满心的热忱与期待,走进了[社区名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科普宣传活动。作为这次活动的参与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科普的魅力与力量,也收获…
走进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探寻千年匠心之旅
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主体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的宏伟建筑。馆内展品跨越上下一万年历史长河,陈列古今中外各类陶瓷琉璃精品1.6万余件,全方位、…
青春力量投身急救培训,返乡大学生赋能社区安全
青春力量投身急救培训,返乡大学生赋能社区安全近日,为增强返乡大学生的应急救护意识,提升他们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能力,由荣成市红十字会组织的“青春力量投身急救培训,返乡大学生赋能社区安全”活…
走上橘子洲头,传承红色基因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冬日的长沙以和煦的日光欢迎各地游客的到来。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循声觅道赓续文脉”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湖南长沙,踏上橘子洲进…
“外联红迹寻梦队”实践之旅
追寻历史遗址,传承基因力量为了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得以传承,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赓续绵延,2025年1月15日至25日,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外联红迹寻梦队”实践团队紧紧围绕“争做红色基因传承者”这一主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青春协“绿”筑驿站,实践探访绘江城
2025年1月11日至1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齐心协‘绿’”社会实践队在首个集体调研日后进行了复盘,整理采访、问卷等系列数据,按计划分头行动深入武汉市各区进行调研,力求得到武汉市绿色驿站项目的真实写照。…
净扫社区迎瑞气,青春志愿贺新程
中国青年日照1月23日电新年的脚步日益临近,为了营造整洁、温馨、喜庆的社区环境,传承新年除旧迎新的传统习俗,让居民们在干净舒适的氛围中迎接蛇年的到来,2025年1月23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