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农村治理能力、优化农村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的“基石”位置,决定了乡村治理对于整个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作用。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深入了解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状、问题,并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队前往山东潍坊农村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治理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治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对传统治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山东省潍坊市的农村治理现代化实践中,这一概念得到了具体体现。潍坊市作为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其治理现代化不仅关乎农业发展,更关乎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潍坊市通过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如实施“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潍坊市注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了村民自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让村民参与到农村治理中来,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中,潍坊市还特别强调了法治建设,通过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提升了农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经过实践队队员的调查研究,发现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是推动变革的关键驱动力。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为农村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例如,潍坊市实施了“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鼓励农村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据统计,潍坊市已有超过50%的村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强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在制度创新方面,潍坊市探索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新型农村治理结构,通过制度设计确保了村民在村务管理中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这一制度创新有效提升了农村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根据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自实施以来,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提升了30%,村务监督委员会在解决村民纠纷、推动村务公开透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潍坊市还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村治理数字化转型。通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农业信息、市场动态、政策法规等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农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在山东省潍坊市的农村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与作用发挥是推动整个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潍坊市通过强化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了农村治理的正确方向和高效运行。据统计,潍坊市已有超过90%的行政村建立了完善的村级党组织,这些基层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某村通过建立“党员先锋队”,在村庄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满意度提升了30%以上。
在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下,潍坊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重制度创新与民主参与。通过实施“村民自治”模式,村民委员会在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民意,确保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潍坊市还积极推广“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治理效率。例如,某村通过建立“智慧村务”平台,实现了村务公开透明,村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潍坊市在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成功经验与创新做法尤为突出。以潍坊市寒亭区为例,该区通过实施“互联网+村务公开”模式,实现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化和高效化。根据实践队队员调查得知,该模式的实施使得村务公开的频率从每年几次提升至每月一次,村民对村务的满意度提升了30%以上。此外,潍坊市还注重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通过引入“村社合一”的管理模式,将村委会与合作社的功能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潍坊市还积极推广“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通过深入实地的调研活动,实践队对潍坊市乡村治理的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亲自走访了多个乡村,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以及对乡村环境的观察,亲眼目睹了乡村治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后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和显著成效。队员们不仅与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乡村治理的看法,还细致地考察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这些一手资料和亲身体验让实践队对潍坊市乡村治理的现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后续,乡域筑梦实践队还将继续关注潍坊市乡村治理的进展,通过持续的跟踪研究,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帮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9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