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微蒙古袍制作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瑰宝
2025年1月17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威海)艺融共创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锡林民族风情街·嘎丽比日民族服装店,进行对于蒙古袍制作调研实践活动,除了深入了解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承,我们还特别走访了一位蒙古袍私营个体制作者,亲身体验和记录了这一传统民族服饰的制作过程。
在锡林民族风情街的一个个体经销服装店里,我们有幸与蒙古袍的制作者——一位资深的蒙古袍手艺者苏乙拉女士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她的引导与展示,大家首先欣赏了由她亲手缝制的陈列于衣架各色各式蒙古袍,其大部分以蓝、白、橙、绿为主,颜色多反映蒙古族人民所处环境。同时展示出蒙古袍的起源、文化内涵以及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蒙古袍作为蒙古族的重要传统服饰,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蒙古袍制作者详细展示了蒙古袍制作的各个环节:从布料的挑选、设计图案的创作到精细的手工缝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了制作者的心血与智慧。尤其是在传统手工刺绣和图案设计上,制作者坚持使用地道的手工技艺,完全由手工与缝纫机制作,保持了蒙古袍的传统特色与美学价值。
通过观摩苏乙拉女士蒙古袍制作流程的部分环节,队员们深刻体验到这一民族工艺的精致与复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制作技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服饰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在访谈的过程中,苏乙拉女士表示即使是蒙古袍也拥有乌珠穆沁、阿巴嘎、苏尼特等多种剪裁款式,每种都各具其别样的特色与风味,制作手艺同样有异有同。选择图纹样式,以及各种图案的呼应也同样有所讲究。腰带、靴子与袍也需要匹配。这使得蒙古袍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虽然在内蒙古当地蒙古族中较为盛行,但是依然面临着传统制作工艺式微,适用场合变迁,实用性减弱等问题,因此手工艺者们也在不断探索,争取使蒙古袍适应现代蒙古族人的生活,在实用与美学上达到并重。
此次参观与记录蒙古袍制作,不仅让队员对这一传统手工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保护和传承如蒙古袍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艺术文化,是每一位青年学子的使命。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并支持这一独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我们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1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